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戰術的虛實變化之中,陸恪總是能夠恰如其分地隱藏自己最真實的戰術目的——敢于冒險、敢于出手、敢于挑戰,卻又不至于忘乎所以地瘋狂挖坑把自己埋了。
這一份冷靜與睿智,才是陸恪能夠立足于職業賽場的核心法寶,如果他自己的大腦都無法保持清醒,判斷力出現嚴重偏差,又或者是按部就班地成為吉姆-哈勃的戰術執行機器人,那么他也就無法走到今天了。
面對三檔十三碼,故技重施?是;也不是。
陸恪清楚地知道,連續假動作掩護已經讓對手提高了警惕,但這不是問題,他恰恰能夠利用對手的警覺來做文章,尤其是基克利,對于戰術的虛虛實實判斷勢必會留有后手,不可能輕易上當受騙,這也意味著,要么陸恪就放煙霧彈蒙騙對手,真正地做到眼花繚亂——但稍稍一不小心就把自己都晃進去了。
要么就是大繁至簡,以最簡單也最意外的戰術來搶占先機,充分利用基克利的疑心,制造一個不存在的陷阱。
答案是:選項進攻。
陸恪決定使用卡姆-牛頓最為擅長的戰術技巧來執行這一次三檔十三碼的進攻;而選項進攻之中被刻意空缺出來的線衛,就是盧克-基克利。既然基克利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那么陸恪就把舞臺搭建起來,看看誰的臨場反應更加出色,能夠搶占先機——在強強碰撞的正面博弈之中,決定這一波進攻的結果。
“攻擊!”
陸恪揚聲宣布了開球,卻沒有按照選項進攻的常規做法展開推進,而是當機立斷地選擇了轉身,做出橄欖球交遞的假動作,利用高爾的動作來掩護自己真正的進攻意圖,但他沒有利用太多花招,避免戰術被提前識破,反而是讓自己陷入困境——
一個快速的原地三百六十度轉身,完成假交遞的掩護動作,緊接著就恢復了原位,盡可能最快地進入戒備狀態。
果然!
轉過身之后,陸恪立刻就察覺到了強烈沖擊力,盲側已經可以看到哈迪利用個人能力制造出了突破在即的危機——此時狀態蓬爆的哈迪正面對抗魯帕蒂,占據了絕對上風,即使魯帕蒂竭盡全力跟上腳步,但力量和節奏還是遭到了蠻力破壞,眼看著就要失去位置,然后哈迪就要形成擒殺的沖擊了。
這不是計劃。
按照計劃,選項進攻需要五名進攻鋒線分別卡住自己的位置,為四分衛留下足夠的“選項”時間,否則臨場應變就跟不上節奏;反過來,這也是防守組撕破選項進攻的方式之一:
第一是線衛利用自己的預判提前完成或跑衛或四分衛的地面跑球,甚至更進一步切入口袋完成擒殺;第二就是防守鋒線利用絕對實力在單兵作戰過程中提前撕破口袋保護,現在哈迪正在嘗試的就是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