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東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轉過身注視著威利斯的背影,隱隱有些擔憂也有些期待,目送著威利斯走進了訓練場:
威利斯并沒有開始正規訓練或者熱身訓練,只是如同散步一般地在場地內部繞圈,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不是前進、而是倒退,以后撤步的方式緩緩地繞圈,腳步動作與身體平衡稍顯笨拙,似乎還是在擔心著膝蓋的傷病,以至于有些太過小心了。但是,他的表情卻異常專注,就好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訓練。
在威利斯和陸恪的身上,阿爾東可以看到相似的東西——那種對于訓練的一絲不茍,即使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日常訓練,也同樣全情投入地完成,以前他總覺得那是一種無用的偏執,但現在他卻細細品味出了不同。
這次,阿爾東沒有再繼續停留,轉身朝著辦公大樓方向走了過去,他也有自己的訓練任務需要完成。
……
當陸恪抵達燭臺公園的時候,午后的太陽已經攀爬到了頭頂之上,肆無忌憚地籠罩著整個西邊的海岸線,在深藍大海的表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在蕭蕭寒風之中帶來了一絲暖意,嚴冬暖陽并不毒辣炎熱,反而氤氳著一股懶洋洋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要躺在公園草地上,靜靜地享受一個下午的悠閑時光。
今天是休息日,沒有訓練安排,但國聯決賽已經近在咫尺,陸恪也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備戰著即將到來的關鍵比賽。
整個上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日常的基礎熱身訓練之后,陸恪就待在家中,開始研究西雅圖海鷹的比賽錄像:
整條防守鋒線乃至于防守前線的技術特點和戰術組合。
人人都知道西雅圖海鷹的“轟爆軍團”主宰了二線防守,就連德魯-布里斯都沒有能夠在他們手中搶到便宜。陸恪觀看了兩遍那場分區賽的比賽錄像,可以明顯感覺到,西雅圖海鷹整個防守節奏和強度都得到了提升,進入季后賽之后,他們把所有能量全部釋放出來,如同疾風驟雨,讓德魯-布里斯喘不過氣來。
單純以傳球準度而論,陸恪和布里斯不相上下、互有優劣,而在實際比賽過程中,傳球準度必須結合整個進攻組與防守組的對抗來看待,不能單獨而論,這也是橄欖球集體屬性的最直接體現之一。
西雅圖海鷹防守組能夠把布里斯逼迫到狼狽不堪,這也意味著,他們也做好了面對陸恪的萬全準備。
在橄欖球運動中,整個進攻體系是三維立體的,環環相扣,一個環節出現偏差就需要另外一個環節給予彌補,同樣,一個環節出現失誤而導致另外一個環節也跟著失誤,那么進攻的流暢度就將卡殼。
國聯的兩場分區賽就是最好的案例:舊金山49人防守組掐死了卡羅萊納黑豹的口袋保護,屢屢撕破口袋完成突襲沖撞,乃至于擒殺,全場比賽幾乎沒有讓卡姆-牛頓好好地站在口袋之中完成傳球觀察;而西雅圖海鷹防守組也同樣如此,一次又一次地迫使德魯-布里斯在口袋中跳舞,進而影響傳球選擇。
如果這還不夠直觀,那么2011賽季,巴爾的摩烏鴉強勢擊敗舊金山49人,單場比賽防守組完成了八記擒殺,根本就沒有給陸恪太多觀察機會和傳球空間,這就是最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