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你做好準備接住我的傳球了嗎?”陸恪給了吉恩一個大大的擁抱,笑容滿面地調侃到。
他正準備松開懷抱的時候,卻發現吉恩依舊緊緊地擁抱著他,似乎依依不舍地拒絕松開,這讓陸恪開口調侃道,“我知道我是萬人迷,但遺憾的是,我已經有糖糖了,不能接受你的告白。我們仍然是朋友。”
原本吉恩還稍稍有些感慨,錯綜復雜的心情無法準確形容,現在全部都被破壞了,忍俊不禁直接就笑了起來,“果然,你還是和以前一樣,一段時間沒有聽到你的冷笑話,反而是有些想念。”吉恩松開了懷抱,一點點傷感也轉化成為了笑容,“我只是在擔心,重新歸隊,不知道是否還能夠找到我的位置。”
吉恩的擔心是客觀存在的。
陸恪是一位戰術博弈型四分衛,時時刻刻都在根據自己的情況、球隊的情況和對手的情況調整戰術,在吉恩缺陣的這段時間里,他也仍然找到了延續進攻的辦法:
加雷特-塞勒克現在已經穩穩占據了球隊二號近端鋒的位置,結束腦震蕩傷停歸來的弗農-戴維斯也暫時沒有能夠回到首發;邁克爾-克拉布特里和安匡-博爾丁的配合也漸漸找到了感覺,穩穩占據首發外接手的位置。
吉恩傷愈復出之后,舊金山49人原本捉襟見肘的接球陣容,突然就變得人滿為患起來。到底應該如何排列組合,這也將是接下來國聯決賽的重要問題。對于陸恪來說,他擁有了更多選擇,自然是更加自由的;但對于接球團隊本身來說,他們卻需要競爭上崗,激烈的內部競爭讓他們必須更加緊繃起來。
“泰德,與其在這里擔心首發位置或者比賽表現,不如向主教練展示一下,你依舊是深遠打擊路線的不二人選。”陸恪面帶微笑,誠懇地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你應該知道,在你的特長領域,我們球隊中是沒有人能夠擊敗你的。”
過去幾場比賽里,陸恪習慣性地想念吉恩,吉恩在場上的作用,絕對不僅是長傳目標而已,同時還是深遠區域的不定時炸彈——
經過三個賽季的打拼,各支球隊早就摸透了吉恩的特點與風格,如果陸恪選擇長傳,吉恩必然是頭號選擇,這也意味著,只要吉恩在場,后場的安全衛就不要掉以輕心;而只要陸恪長傳,吉恩就必然成為重點防守對象。陸恪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兩點,即使不以吉恩作為傳球目標,整個戰術布局也可以變得靈活多變起來。
簡單來說,吉恩的戰術作用甚至超過了他的自身接球能力,就好像洛根一樣。
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吉恩的狀態恢復程度,除了垂直打擊能力之外,路線扯動、戰機捕捉以及跑動拆擋等等比賽解讀能力,到底恢復了幾成,這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將決定吉恩在進攻戰術體系中的位置。
對戰西雅圖海鷹,陸恪迫切地需要吉恩回歸球隊,但前提是,吉恩的節奏和狀態必須跟上球隊步伐。
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實力說話。
傷愈歸來后,需要重新尋找到比賽節奏,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陸恪自己就一清二楚,有時候甚至可能永遠都找不到了;但這卻是每一位職業球員都必須面對的艱難挑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