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賽第十四周,舊金山49人主場擊敗了西雅圖海鷹,但連綿了兩個賽季的“最低消費”卻終究還是中斷了,可以清晰感受到,西雅圖海鷹防守組的實力上漲速度非常迅猛,即使舊金山49人依舊能夠在陸恪的率領下擊敗對手,卻不可能像此前兩個賽季那么輕松了。
現在業內的普遍觀點認為,不管國聯決賽的結果如何,但舊金山49人想要最低消費,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看看西雅圖海鷹防守組本賽季的得失分數據就一目了然:
賽季場均失分14.6,其中主場場均失分13.75。
賽季最高失分為第五周客場對陣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丟掉了三十四分,并且也遭遇了賽季首敗;賽季最低失分為第十五周客場對陣紐約巨人,零封對手。
賽季失分控制在十分以及十分之內的比賽多達七場;賽季失分超過二十分以及二十分以上的比賽只有六場,其中包括了兩場整整二十分、還有兩場加時賽;賽季失分超過三十分的比賽,只有唯一一場。
那么,還記得舊金山49人的“最低消費”到底是多少分嗎?
三十五分!
數據以最直白最清晰的方式給出了答案:整個賽季之中,即使是表現最糟糕、最低迷的一場比賽,西雅圖海鷹也不曾丟掉三十五分——
分數最接近的一場比賽就是“34:28”在客場輸給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的比賽,但三十四分依舊沒有能夠達到“最低消費”的標準;更進一步,坐鎮世紀鏈球場的主場比賽中,失分最多的一場比賽則是常規賽第九周,對陣坦帕灣海盜,經歷加時賽的爭奪,以“27:24”擊敗了對手。
順帶一提,西雅圖海鷹整個賽季失分超過二十分的比賽一共有六場,除了舊金山49人之外,另外五場比賽的對手分別是休斯頓德州人、亞利桑那紅雀、坦帕灣海盜、明尼蘇達維京人、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
其中的共同點是什么?
休斯頓德州人、坦帕灣海盜、明尼蘇達維京人全部都是本賽季狀態直線下滑的球隊,就連亞利桑那紅雀都是上賽季全面低迷崩盤的球隊,這也意味著,西雅圖海鷹進行了輪換放松,又或者是輕視了對手,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這才導致丟分超過了二十分,但比賽的緊要關頭,他們再次提升狀態,最終這四場比賽全部都笑到了最后。
羅列數據只說明了一個問題:“最低消費”,應該是沒有可能了,至少在本賽季之中,舊金山49人的希望渺茫,想要在對手身上豪取三十五分,尤其是面對轟爆軍團,難度之大非比尋常,一方面是西雅圖海鷹防守組的全面崛起,另一方面則是舊金山49人進攻組的傷病連連,這也注定了一個結果,“最低消費”可能真的已經成為歷史。
哈利-韋恩斯選擇在新聞發布會即將結束之際拋出了“最低消費”的經典問題,顯然不是為了緬懷過去,而是為了挑起戰火,無論陸恪給予什么回答,肯定也好、否定也罷,最終記者們都必然能夠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諸多討論,對于本場比賽給予更多前瞻,可以預見的是,兩支球隊都將充滿更多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