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四分衛,又或者說,尤其是陸恪。
因為整個橄欖球會更沉重一些,力量本來就是陸恪的相對短板,再加上清冷天氣對手感的負面影響,進而連累到傳球弧線的控制,精準度難免下降。
不過,陸恪已經不是第一次面臨如此困境了,他先后拜訪過冬天里的吉列球場和藍堡球場,還有“雞湯之戰”的燭臺球場,更不要忘記今年的外卡賽就是歷史上最寒冷的季后賽,這些比賽都面臨著天氣的干擾,但陸恪終究還是找到了辦法完成比賽。
得益于豐富的經驗,舊金山49人在熱身階段就更加細致也更加專注,寧愿舍棄了帶球訓練時間也確保熱身基礎訓練能夠到位,當所有熱身訓練結束之后,舊金山49人的緊張和僵硬也跟著緩解了不少;至于依舊沒有能夠消除的那些,那也是比賽的一部分,就看看兩支球隊到底如何面對如此挑戰了——
舊金山49人感覺到緊張,西雅圖海鷹又何嘗不是呢?
雖然坐鎮主場,但這僅僅是西雅圖海鷹球隊歷史上第三次殺入國聯決賽而已,此前兩次分別發生在1983年和2005年;換而言之,這不僅是八個賽季以來的第一場國聯決賽,即使放在歷史長河里也不曾擁有太多經驗,這對于球隊上上下下的影響都是客觀存在的。
還記得陸恪2011賽季首次殺入國聯決賽發生了什么嗎?以萬福瑪麗扳平比分拖入加時賽,卻遭遇紐約巨人的達陣絕殺,然后就這樣輸掉了比賽。
當然,缺少經驗未必就是壞事,首次躋身國聯決賽也未必就會輸球,但緊張的情緒還是或多或少在所難免的,比起季后賽的分區賽和外卡賽來說,聯合會決賽又是另外一個級別了,每一位球員都需要調整。
結束熱身環節,兩支球隊的球員們都紛紛返回更衣室,雙方都沒有發生太多接觸,就連眼神的戰爭都沒有,因為根本不需要繼續煽風點火,內心的火焰就已經開始熊熊燃燒,他們現在都迫不及待地準備登場比賽。
更換正式比賽裝備之后,兩支球隊再次登場,然后,國聯決賽就即將正式打響。
此時,雙方球隊的隊長齊齊走上球場,準備開始賽前投擲硬幣的環節,然后,還沒有等到雙方球員在中場碰面,守候在電視機屏幕面前的舊金山球迷們就已經迫不及待發出了歡呼聲——
因為,帕特里克-威利斯正式登場!
自從常規賽第十五周對陣坦帕灣海盜的比賽以來,時隔五周,他們終于再次看到自己防守組的領袖站在了球場之上,此時,陸恪和大衛-阿肯斯都跟隨在了威利斯的身后,由威利斯來完成今天的猜硬幣模式,這對于舊金山49人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時刻,他們的精神領袖終于歸隊!
即使賽前無數專家和媒體都已經給予了肯定的猜測,威利斯和吉恩都將出現在國聯決賽的舞臺之上,但是,那都只是猜測而已,一直到這一刻,歡呼聲和應援聲才能夠真正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