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陸恪呢?
陸恪前往化療室陪伴著那些必須接受化療的孩子們,在那兒陪伴著他們度過了一段時光——和想象中有些不同的時光。
原本陸恪是準備過去講故事的,他還專門從醫院的圖書室那兒借了幾本童話故事,但結果卻被孩子們集體吐槽,“那些我們早就聽過無數遍了,我們不是三歲”,此起彼伏的抗議聲讓陸恪也是束手無策。
最后,事情不知道怎么就發展成為“問答環節”了。孩子們詢問陸恪問題,陸恪以自己的經驗或者視角給出回答。
最開始,那些問題都是關于橄欖球的——不見得都是關于四分衛或者陸恪的,但或多或少都和橄欖球有關,比如,為什么僅僅只是跑得快也不見得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外接手;比如,能不能翻跟頭地進入端區完成達陣,如果不能,為什么,如果可以,那么翻滾到半空中就出現掉球,那還算不算達陣。
諸如此類。
漸漸地,問題就開始脫離橄欖球范圍,逐漸向生活更加寬闊的區域延伸,并且發展走勢慢慢地超出陸恪的想象范圍,讓陸恪也有些招架不住,比記者厲害多了,比如,陸恪到底是怎么知道自己愛上坎蒂絲的;比如,受傷期間陸恪是否想過改行;再比如,如果可以變身超級英雄,陸恪想要什么超能力。
從問答開始,最后演變成為討論,所有孩子們都參與到了討論之中,在嘰嘰喳喳、眾說紛紜的熱鬧氛圍之中,化療的時間似乎也就沒有那么痛苦、那么漫長、那么難熬了,不知不覺就能夠結束治療。
只有唯一一個小朋友是例外,他始終沉默地坐在旁邊,不曾開口。毫無表情的臉孔,也分辨不清楚他到底是正在傾聽、還是魂游天外,全程都沒有表現出任何參與感,就這樣孤獨而疏離地待在一旁。
陸恪想要幫助他,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入手;但陸恪知道,他們只是探病一天而已,能夠為這些孩子做的事情著實太少,即使他們選擇不相信自己,那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他也不能夠強迫他們配合自己。
前思后想,陸恪還是決定伸出友好的橄欖枝,在離開化療室之前,他留下了一張卡片和一顆橄欖球給那個孩子。
“若他們說,誰會在乎又一道光芒熄滅,在漫天億萬繁星之下,它正閃爍?是的,我在乎。”
最樸實也最簡單的話語,正如陸恪當初告訴瑞恩-鮑德溫的一樣,他們都在自己的無底深淵之中苦苦掙扎著,他們都以為自己正在孤軍奮戰,但現實遠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一顆星星,它的存在也具有意義。
陸恪希望,這些話語能夠在那個孩子的心底留下一道曙光,就如同播種一枚希望的種子,然后期待著未來有一天能夠盛開出滿地陽光,照亮他前進的道路。只要他愿意,陸恪和九人們永遠都陪伴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