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野馬的整個防守策略非常清晰——前線沖傳施壓,以一力降十會的姿態,徹底碾壓破壞舊金山49人的進攻鋒線,然后打斷陸恪的戰術布局和傳球節奏。
從舊金山進攻鋒線的狀態來說,這無疑是最適合丹佛的戰術,也是防守組教練德爾-里約最擅長的戰術,他們不具備西雅圖海鷹那樣全場覆蓋的能力,而選擇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一個點上,形成強硬突破,繼而由點及面地尋求突破,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如果前線施壓戰術不奏效呢?如果陸恪擺脫了擒殺危機尋求到傳球線路呢?那么對防守二線來說就是致命的。德爾-里約清楚地知道這件事,但丹佛野馬防守組自身實力的限制,再加上德爾-里約自身能力的局限,讓他很難做出更多變化——那么防守戰術就非常明顯了,與其過多分散精力在無謂嘗試而影響整體效果,不如集中力量在強項上形成突破。
這是明智的!
在此順便說說丹佛野馬的主教練約翰-福克斯,這位縱橫聯盟超過三十年的主帥,1978年就已經入行了,他是防守組起家,此前二十年都在各支球隊防守組的不同位置上兜兜轉轉,1997年正式成為了紐約巨人的防守組教練,五個賽季后,他前往卡羅萊納黑豹擔任主帥,然后2011年前來丹佛野馬執掌帥印。
約翰-福克斯的長項在于賽前準備,他就如同一本**教科書,總是能夠在戰前布局層面上展現出自己的能力,不僅是針對防守組,對于進攻組戰術也頗有見地,但他的弱項則是臨場應變,他的戰術變化總是跟不上比賽節奏,關鍵時刻需要做出改變或者決策的時候,卻始終做出明智正確的選擇。
在丹佛野馬隊伍之中,進攻戰術是由進攻組教練亞當-蓋斯聯手福克斯制定的,但臨場戰術變陣卻以蓋斯為主——也正是在蓋斯的授意下,大曼寧獲得了進攻組戰術的并列決策權,將大曼寧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兩位進攻“教練”的智慧碰撞,這讓丹佛野馬進攻組在2013賽季大放異彩。
另一方面,防守戰術的布置和臨場指揮,則由福克斯親自監督,但本賽季福克斯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因為心臟問題,常規賽中段必須接受住院治療,而防守組教練德爾-里約則擔任了四周的臨時主教練。等待福克斯病愈出院歸來之后,臨場戰術指揮也就由他與德爾-里約聯手決定。
正是因為如此,福克斯和德爾-里約知道他們的長項和短板,賽前戰術布局就非常細致,甚至走在了哈勃的前面,開場階段就贏得了些許優勢;但舊金山的優勢就在于,哈勃和陸恪都是思想靈活多變的類型,臨場應變總是能夠思考出更多解決辦法,現在,陸恪就正在做出改變——
丹佛野馬的整個防守重心都正在明顯前壓,除了沖傳施壓之外,短傳區域的傳球防守也采用對位盯防策略,而不是區域聯防——此次進攻之中,當安匡-博爾丁從左翼移動到右翼時,對位盯防的線衛錢普-貝利就跟著移動了腳步,那么,這意味著什么呢?
這意味著,只要陸恪將接球球員的跑動路線往外撇,那么中央地帶就可以被清空。
事實也是如此。
開球之后,兩名外接手和兩名近端鋒雙雙朝著自己的外側跑動出去,這也使得對位盯防的兩名外線衛和兩名角衛都跟著朝著外側移動,中央地帶就只剩下中線衛帕里斯-里昂;同時,丹佛野馬的防守鋒線必然上步施壓,而進攻鋒線針鋒相對地形成對位,在中央地帶打開通道,高爾就能夠與帕里斯形成一對一了。
顯然,帕里斯沒有能夠阻攔住高爾;而安全衛伊恩納喬也沒有能夠完成擒抱任務。
丹佛野馬整個防守過于側重前端,稍稍一個不注意,就能夠被陸恪捕捉到漏洞,那么,這到底是一次性的情況,還是普遍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