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毫不客氣地說:“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才能和操守,皇太子文武全才,若不是你從中作梗,讓韜王和他分庭抗爭,也不會發生慘劇。”
易浩冷笑一聲,準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怎么會是我的錯,韜王文才武略全通,本就不在皇太子之下,你原本有機會提前救下他,卻任由他被皇太子害死,都是你的錯。”
老和尚不怒反笑,“天機怎可泄露,只要皇太子經過這一劫難,便可成就德行,往后痛改前非,成為一代明君。”
“可惜了,劇本沒有按照你寫的走,皇帝非要殺子泄憤。”
“皇帝都要殺子,你為什么堅持救丞相,據我所知,你兩并不親厚。”
易浩不屑地說:“親厚,我厭棄他的為人,但更厭惡殺戮,救他一命不過舉手之勞,順便送你個人情。”
“若真送我人情,勸你不要逆天改命,讓他自身自滅吧。”
“我殺,你勸我不要殺,我救,你勸我不要救,為何非要跟我過不去?”易浩的情緒激動。
“丞相治國有道,帥軍有功,文武不俗,但同樣德行敗壞,和皇帝一樣狩獵無度,嗜殺成性,罪孽深重。將來幼弟即位,他篡位是遲早的事情,此時他如猛虎般被關在籠子中,尚可隨意拿捏,一旦放出去,傷人無數。”
易浩冷笑一聲,搖頭嘆息道:“怪不得,你不救韜王,也是因為他有篡位的能力和野心,將會帶來戰禍,所以讓皇太子于籠中殺虎不加阻止。”
“我終于明白,你輕而易舉就可以揭穿我,但卻從不真的阻止我,你的意圖就是讓皇太子把有能力的兄弟一個個殺死,坐穩這天下,以此帶來安寧。”
易浩突然覺得自己傻的可笑,為了報仇給別人做嫁衣裳,若不是今日突發奇想要救斌兒,也不會知曉這一切,都是老和尚的一盤棋。
“廢太子在位短短數月,而皇太子穩穩數年不倒,我這么順其發展,不過是從猛虎中選良人,從地獄中尋桃源。”
“我懂了,其實都不是我的問題,他們罪孽滿身,自取滅亡。”
老和尚長舒一口氣,“回去吧,趙國氣數已盡,你的仇恨也到頭了。”
易浩看到檐角的鈴鐺晃動,上面落著一只白蝶。
“仇恨早就消散,現在我只想找到非非的第一縷魂魄。”
“是誰告訴你魂魄可以救人復活?”
老和尚本以為經此一辯,易浩開化將不再執著,可以接受世事變化。
“皇太子死后連灰燼都要散為泥土,永生永世魂魄不聚,這不是在點化我嗎?”
易浩看一眼自己手腕上的鈴鐺,“我以為這鈴鐺是給我的,其實并不是,非非每次都怕鈴鐺聲,因為這就是困住她魂魄的器物。”
“李玄確實不愿給你,但她不肯收,機緣巧合到了你的手里。”
“非非為什么不愿意收?”
“這就要問她自己。”
“這鈴鐺聲?”
易浩看到寺廟中風云變幻,日月交替,一片灰暗。
“若問山下事,請下山去。”
易浩被一陣風卷走,宮中早已發生巨變。
“易公子,劉太后有請,快隨我速速前去殿上。”
易浩的婢女終于尋到他,著急忙慌地帶他去朝見。
“太后,發生什么事情了?”
“遵大將軍知道先皇帝死了,太子即位,丞相被殺,班師回朝了。”
原來如此,易浩波瀾不驚地進入朝堂,劉太后竟臨朝攝政,小皇帝虎頭虎腦地坐在皇位上。
滿朝文武面帶難色,太保惶恐地跪在地上,再三拒絕丞相的任命。
“太后賞識,老臣不應該拒絕,但遵大將軍和皇帝的兄長鑒王,他們封國富庶將領無數,為了安撫他們,請太后任命他們為左右丞相。”
劉太后不得已,迫于局勢答應下詔書。
養孫殿下毛遂自薦,“太后,孫兒愿意前往勸說遵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