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華夏造木船,一般采用木釘拼接板材,釘鋦加固,捻料填塞等,國外也有采用巨形龍骨,肋骨固定,甚至搭接連接方法。
而近代采用鉚接連接船。
總歸總結古今造船,除非是獨木舟,其他都是把多塊板材給拼接成一個殼狀容器,保證該容器不漏水就OK了。
現在吳明打算造的是木頭船,該采用什么方法建造呢?
單講主船體,古代華夏木船,采用有鍬釘,鏟釘,螞蟥釘,鐵鋦等,使復雜的木結構可以輕而易舉的通過各種船釘拼合、掛鋦,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多加水密隔艙。
優點是抗沉性好,線性光順,空船較輕,載重量大,缺點是工藝繁瑣,整體強度和局部強度都不高,而且因為水密艙緣故,貨物重心較高,不利于船舶穩性,往往需要壓艙石,變相減少了載貨量。
國外船舶,巨形龍骨,肋骨固定倒是結實,制作也不是那么繁瑣。
不過比較笨重,材料要求極高,且需要長時間的準備材料,可以借鑒。
還有些船采用鉚接連接,造成船舶表明不光順,水中阻力較大。
綜合起來,吳明決定還是采用“鉚接連接”。
不過鉚接是采用特殊工藝處理,讓鉚接處外表面平齊,內表面為凸面,連接處采用小肋骨加長鉚釘固定。
適當位置架設橫隔艙板,船艏,艉,兩舷底部各設置水密隔艙,保證一定的抗沉性。
這樣的船雖然不倫不類,并且材料加工非常成問題,就連船舶肋骨都要陰干、彎曲成型都需要幾年時間,鉚接接頭處理極其浪費材料,差不多要浪費一倍的外板木板。
不過這一切問題對于吳明來說都不是問題,他有虛空之戒,簡直就是個作弊神器,在里邊吳明操控意識加工材料是非常容易的,什么需要陰干的材料,需要彎曲的材料,統統不是問題。
至于加工木板接頭的特殊形狀,更不成問題,也不會存在浪費大量材料問題。
因為古代是因為工具不行,才會浪費,而虛空之戒中加工不需要工具的,所以自然就不會浪費。如此加工出來的材料,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用。
如此作弊一樣制造出來的船舶,整體線型極其光順,外表面非常光滑,像砂紙細細打磨過一樣,保證了船舶遇到水的阻力較小。
使用巨型龍骨結構,保證了船舶的總縱強度。
采用木板搭接,肋骨鉚接,設置橫隔艙板,保證了局部強度和橫向強度。
設置有限水密隔艙,既能防止大部分破損(絕大多數船舶破損,都是發生在艏、艉、舷側),又能保證了船舶重心不過高,提高了船舶有效裝貨量。
在吳明的指導,眾人的花了差不多一周時間,才基本把一艘船舶建造完成。
當然,這個速度相當快了,畢竟眾人不需要加工材料,也不需要鉆鉚釘孔,材料誤差極小,裝配起來比較容易,不窩工。工人只需要把材料按順序放置到位,釘上鉚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