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安城里的勛貴,他們對于朝廷動向,往往都是最先知道的。
李世民還沒有正式公布教育部的設立,各家勛貴就紛紛單獨或者聯合的成立了各種各樣的書院,就等著到時候向教育部申請經費。
賦稅收入一成的錢財,這可是一個巨大的數目,誰都想要咬上一口呢。
“王爺,這幾天在《大唐日報》上面發布廣告的,幾乎都是各家書院招募教諭的信息;長安城中原本只有那么幾家書院,感覺今年突然就增加到十幾所,甚至更多都有可能,這個情況有點不對勁啊。”
《大唐日報》這段時間廣告費突飛猛進,原本駱賓王應該感到高興才對的。
但是發現都是各家書院的廣告,就覺得奇怪了。
“今年春闈之后,朝廷應該就會正式公布新的教育推廣方針,會成立單獨的教育部來統管全國的教育工作,并且傳言的劃撥一成賦稅收入給教育部,也基本上確定了。如今大唐對于民間設立的書院,并沒有特別的限制,相關的經費劃撥,剛開始的時候也會跟官辦的書院保持同一個水平,這么一來,設立書院就不再是一個虧錢的事情了。”
李寬對駱賓王匯報的事情倒是不覺得奇怪。
大唐的勛貴世家又不傻,能夠利用朝廷的教育經費發展自己家族旗下的書院,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各家籌建的書院,里面的學員并不能算是他們家族的人,但是耳濡目染之下,夾雜各種私貨是很正常的。
到時候,這種私立書院肯定會打上一些印跡。
李寬對此也是有所預估的。
勛貴世家對大唐的影響太大了,不管是干什么事情,你完全拋開他們是不現實的。
特別是涉及到書院的籌建,如果全部由教育部組織設立官辦的書院,那進度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達到預期。
相反的,把這口子向私人放開,那么書院的數量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快速增加。
至于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只能是以后慢慢的解決了。
對于大唐來說,首先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然后才是考慮質量提升。
如果大唐一半的孩童都能有機會接受教育,哪怕是大部分都只是達到識字的水平,意義也非常巨大。
“可這么一來,豈不是眼睜睜的看著這些人占朝廷的便宜?”
駱賓王雖然負責《大唐日報》有段時間了,但是身上的書生意氣還沒有完全丟下。
“這個就要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單純從錢財上面來看,到時候教育部給這些私立書院撥款,可以說是被占了便宜;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朝廷本來就要鼓勵成立書院,如果只需要負責出錢,書院就能順利的建立起來的話,也算是給朝廷減輕了負擔啊。”
李寬的話讓駱賓王無話可說。
一旁的王玄策聽了李寬的話,連忙借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王爺,東海漁業在登州和海外都有許多船隊在航行,造船作坊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我們是不是可以在登州設立一個登州船舶學院?這樣可以培養專門的造船人員,也可以培養出海需要的船員和水手,為今后進一步擴大船隊打下基礎?”
“可以,不僅登州船舶學院可以設立,我們還可以讓大唐皇家錢莊出面,單獨成立一個大唐財經學院;也可以由警察總署出面,成立一個大唐警察學院;甚至可以讓市舶都督府出面成立一座大唐稅務學院。不管是面向各個衙門,還是為商業服務,亦或是沖著科舉而去,只要是教書育人的學院,教育部都是支持的。”
借著大唐賦稅收入高速增長的契機,李寬準備給大唐打下一個堅實的教育基礎,為將來的工業革命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