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新鮮出爐的《大唐日報》,一文錢一份,買不了受騙,買不了吃虧!”
“大新聞,重大新聞!太原王氏棉布平價賣了!”
“價比全城,史上最便宜的棉布來了!”
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傳來一陣陣的叫賣聲。
很顯然,王杰是讓人去《大唐日報》上面打廣告了。
作為一種效果非常好的推廣措施,去各個報紙上打廣告,已經成為了長安城各個商家常用的措施。
這也讓《大唐日報》、《長安晚報》和《渭水日報》這些報社迅速的扭虧為盈。
別看這些報社的報紙厚度已經從最開始的一大張變成了現在的三大張,但是售價卻是一文錢都沒有上調。
雖然這幾年大唐的造紙技術和印刷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但是進步的速度絕對沒有到成本下降到原來三成的地步。
很顯然,這些報紙單單看印刷成本的話,絕對是虧錢的。
結果人家不僅不虧錢,反而能夠掙大錢,就是因為有廣告。
“大哥,這是今天的報紙,你快看一看。”
杜府之中,杜荷剛剛出門,卻是很快又回到了府中。
“你說的是太原王氏棉布價格大降價的事情吧?”
杜構很是淡定的看了一眼杜荷手中的報紙,顯然是他剛剛已經看過了。
“是啊,這幾天我都在棉布作坊里忙碌,眼看著第一批棉布即將上市,現在太原王氏卻是跳出來攪局,這是在砸我們大家的飯碗啊。”
杜家剛剛在歸義坊跌了個大跟頭,眼下最看重的就是河東道的棉花收益了。
按照之前的推測,哪怕是今年的棉布價格不如去年,杜家也能掙個幾萬貫,甚至十幾萬貫回來,妥妥的占據著杜家最主要收入來源的位置。
還是沒有之一的那種。
“棉布的成本如何,你也三番五次的核算過。那太原王氏說是評價售賣棉布,其實里面至少還有三五成的利潤。我們雖然種植規模不如他們,按照他們現在的售價,也不至于虧錢,頂多就是少掙一些而已,慌什么慌。”
“大哥,這可不是少掙一些錢,這至少是幾萬貫的損失啊。”
杜荷有點搞不懂自己大哥怎么還能這么沉得住氣。
幾萬貫啊!
哪怕是杜家家大業大,也沒有辦法直接拿出幾個幾萬貫出來。
“在今年以前,麻布基本上占據了布匹一半的市場,羊毛線相關的東西占據著三成左右,棉布和絲綢等其他的加起來也就兩成左右。要說擔心,最該擔心的不應該是那些麻布商嗎?我們坐在那里看戲就行!”
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