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出現萬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讓大唐在自己的手中達到后世二十一世紀初期,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工業化水平,李寬還是有點信心的。
畢竟,自己至少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等待呢。
要是命夠硬的話,再活個六七十年也不奇怪。
畢竟,在后世,九十歲的老人,并不是什么稀罕物。
“太子殿下您說的非常有道理。
為了盡快的讓我們的樣機能夠順利的制作出來。
如今我們已經跟金太打鐵作坊、金太鏈條作坊、長安精工、水均制作所、米其林橡膠作坊等許多作坊進行了合作。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下個月我們就會制作出第一輛樣品發動機出來。”
饒永祥在旁邊把煤油發動機研究所的情況進行簡單的說明。
雖然現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只是簡單的生產第一臺發動機的話,他還是有點信心的。
當然了,這臺發動機生產出來之后,能不能順利的點火,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按照饒永祥和盧照鄰心中的推測,第一次的樣機,估計哪怕是能夠點火成功,也不見得能夠順利的運轉起來。
到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肯定是非常多的。
這個年代又不存在電腦輔助設計的說法,很多問題都需要安裝上去試運行之后才能發現。
甚至一些零件的配合干涉問題,如果不真的組裝一下,很可能都發現不了。
“發動機的制作難度雖然比較高,但是將來的運用前景絕對是非常廣闊的。
在這個研究的過程當中,肯定也會碰到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
你們也不用因為碰到了一些問題而灰心或者氣餒。
至于參與到發動機研發的人員,我覺得你們需要大膽的擴大。
就現在幾十號人,肯定是不夠的。
按照我的理解,這個發動機研究所如果要成為一家大作坊背后的依靠的話,至少是需要幾百號研究人員的。
只有這樣,你們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對每個零件的情況進行確認。”
雖然觀獅山書院煤油發動機的各種配置在長安城里頭算是比較頂級的了。
但是在李寬眼中,卻是連后世的小作坊都比不上。
要不是饒永祥和盧照鄰這些人都是天才級的人物,他還真是對發動機的順利研發沒有太大的信心。
“這個我們已經在努力了。
一方面,我們會從學院里頭招募一批教諭和學員進入到研究所。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會從各個作坊之中挖一些過來,跟著我們一起去設計發動機零件。
當然了,考慮到要同時管理那么多的人員,其中的難度也比較大。
我們自然也會將一部分的零件設計工作委托給各個作坊,由我們雙方共同確認來進行開發。”
饒永祥自然是希望這個研究所的規模越來越大的。
隱約之中,他已經感受到這個研究所將來在觀獅山書院里頭的地位,應該不會比蒸汽機研究所差到哪里去。
甚至將來觀獅山書院最耀眼的兩個研究所,可能就是蒸汽機研究所和發動機研究所了。
這些東西,都是足以改變時代的存在呢。
“發動機也好,蒸汽機也好,這些都是系統性的東西,不可能指望一個作坊全部自己生產所有的零件。
既然你們已經有了相應的規劃,那就盡快的實施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