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城、形意門則是傳承自‘雍皇’,習《形意拳》,走的是‘外功’一道,最擅長的要數槍法。
“我修行《劍圖》,自然是太虛劍宗更適合我。”
“至于外功方面,太虛劍宗不如皇天城、形意門,但好在也有先天層次的功法可供修行,能夠彌補我僅有一門《陳門七十二絕藝》的缺憾。”
王冀給他規劃的道路,是外功轉內功。
這也是江湖上許多習武之人走的路子。
外功強健體魄,達到暗勁時,在爆發力上興許不如內功武者,但論力量的調用、肌肉的掌控,則遠遠超出同階內功武者,可以持續作戰。
孰優孰劣不好評說。
但先修外功,有天賦則繼續深造。沒天賦,得了些外功的底子,再去轉修內功,也能事半功倍。
在王冀看來,陳季川已經得了虎之神韻,不修‘虎形拳’天理不容。
“為師不擅長外功,對‘虎形拳’的了解也不深。”
“但你二師兄‘馬正松’擅于此道,我先傳你基礎,領你入門,往后再有什么修行上的問題,就去問你二師兄。”
王冀身為先天,對外功也有些許涉獵,引人入門不難,但要到了暗勁層次,就力有不逮了。
倒是他那個二弟子馬正松,習得一身虎形功夫,善使一口大刀,在江湖上小有名號,人稱‘下山虎’,形容其虎拳兇猛、刀法凜冽。
當然。
類似于‘下山虎’這樣的名號,中土七州不說有千八百個,至少也有**十。
不碰面還好。
碰到面的話,誰弱誰尷尬。
“虎形拳重點在于骨,在于勇。”
“提督貫頂肝氣調舒,登足顛步掌爪齊撲;肘起掌翻后臀墜碡,腳先手后**一體。”
“講究腰為主宰,丹田用勁。你之前雖得神韻,但都是野路子,真正與人對戰,還須細致鉆研,不可懈怠。”
……
從這一日起。
王冀便開始正式傳授陳季川習武。
從‘虎形拳’入手。
這類拳法江湖上數以千計,但太虛劍宗中收錄的要么是江湖中流傳的精品,要么就是門中外功高手們自創的拳法,又有諸多前輩留下的拳法心得。
對江湖上那些無根無源的習武之人來說,簡直是一座夢寐以求的寶庫。
于陳季川而言。
這些拳法對他也大有幫助。
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武學天賦’。
自‘虎形拳’踏入習武之途,很快形神具備,熟悉這套拳法各種擊技、套路。
虎形拳雖說是自猛虎行走坐臥、捕食搏斗等種種行為中衍化而來,但隨著一代代高手的變化、優化,早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再拘泥于猛虎。
畢竟。
虎形拳修習至暗勁層次,就能夠與猛虎搏斗。修行至化勁層次,拳斃猛虎猶如飲水喝茶一般容易。
單純的‘學’,做不到這一點。
化為己用、推陳出新才能更勝一籌。
一月月。
一年年。
陳季川短短四年,就將‘虎形拳’修行至暗勁巔峰。
而后兼修龍、豹、蛇、鶴等四形。
又兩年。
四形也都兼具神韻。
自此五形大成,距離化勁僅是一步之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