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禽山、玉明仙庭一家獨大。
因此陳季川鉆研技藝所需的各種資源不缺。
時間。
資源。
這些全都不缺,進步自然飛速。
首先是陣法。
陳季川在為身后事謀劃,為了防備重生后的金光仙尊等人,陳季川在兇禽山,在火獄三界山,在星光回廊,在...
在九重天上一個個修行圣地中,布置一重重陣法。
陣法同樣以五行為主。
不論是神通術法,還是陣法,這些都是‘術’。
法為體,術為用。
‘五行意境’好比是定理公式,《五五大衍真經》在深入闡述跟理解這些定理公式,試圖弄清楚其中的原理,進而掌控它們。
而術法、神通、陣法,則是在鉆研套用這些定理公式的各種方式。
解題思路可以有許多。
同一種大道至理,同一種意境,闡述與理解它們的方法有很多,運用它們的方式同樣千千萬萬。
這也就催生出許許多多的修行功法,許許多多神通術法。
陳季川在鉆研陣法時,研究五行方面的陣法,通過萬千陣法的種種運用,各種奇思妙想,其中蘊藏的道理跟靈感,也能反哺到他對‘五行意境’的感悟上。
四階巔峰的修行就是如此。
以天地、大道為本,以功法為媒介橋梁,再去參悟天地中一處處大道顯化的修行圣地,參悟其他同類別功法,參悟各種神通術法陣法等等。
厚積薄發。
觸類旁通。
各方面、一點點的積累,最終水滴石穿水漲船高,道行不斷攀升,不斷接近五階。
因悟性、外部資源的不同。
有人進展慢,于是倒在路上。有人進展快,于是踏入五階。
悟性因人而異,不好強求。
而在外部資源方面,放眼重明界,陳季川已經是獨一人。各種蘊含五行奧秘的修行圣地,他都可以隨時去修行,不論時長。各種對五行感悟有助的資源寶物,能收集的大多也都可以收集到。各種功法、各種術法,九重天上百萬年的積累,也都任由陳季川去翻閱。
種種外部條件已經很充足。
陳季川在前期的道行感悟進步也的確飛速,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比起初晉四境九重時,道行、戰力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時間一年年過去,直到陳季川的進步逐漸放緩時,他依舊看不到晉升五階的希望。
道途艱難。
仙途坎坷。
陳季川知道,他在重明界中的待遇已經是古今第一人。但這僅是在重明界中,放眼寰宇諸天,一定有比重明界中更好的修行圣地,更好的修行寶物,更多更全面的修行典籍。
同樣是修行。
同一個修士。
在更好的環境中,也許就能突破。但在重明界中,就要困頓。
這是天地的限制。
這也是玉明仙尊等人渴望能夠離開重明界,進入上界的原因。同樣也是陳季川堅持讓王彥飛升的原因。
興許有悟性極高的天才,他能夠在重明界中,以這樣的條件,參悟天地大道掌握意境晉升五階。
但這樣的人太少。
玉明仙尊不是。
七位仙尊不是。
王彥不是。
陳季川也不是。
重明界自開辟以來,自仙道盛行以來,不知出了多少天尊仙尊,不知誕生了多少修士。
但記載中,無一人晉升五階。
至少在重明界的時候并沒有。
“前無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