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面并不大的孫記撲戶,門外立著紙糊的四方燈箱,四面都有“孫記撲戶”的字樣,門上掛著毛氈擋風,瞧不見里面場景,聲音卻屬這里大,劃拳進酒聲和燈火從門口毛氈的縫隙里往外涌;
乘風成衣鋪的毛掌柜正在柜臺后無聊地打著算盤,店里只有一位身穿舊襦裙的女顧客,正在挑選衣物,旁邊站立著伙計……
西真教道觀周圍是最繁華的地帶,隨著萬青一路遠走離去,周圍開門的店鋪和人流越來越少,到的瓦柳巷附近后,一條街上已經是沒幾處開門的店鋪了,行人也是走上一段才能見到一兩個。
不過這里也有CBD附近沒有的景象,那就是走上一段就能見到的小販,掛著燈籠沿街擺攤賣吃食茶水。有需要的,便在小桌旁的小凳上蹲坐下,吃上一碗餛鈍或是茶水,既便宜,又能提供一定的美味和在冬季所需的熱量。
萬青找了個路人打聽了一下,很容易就打聽到了白公學堂在瓦柳巷的準確位置,隨后便找了過去,繞了幾繞后,沒多一會兒就站到了白公學堂的門口。
這是間高墻大院,但不怎么新,有些舊,大門口正上方就掛著“白公學堂”的牌匾,門上還高高地掛著一盞燈籠。
學堂的門關著,萬青上前執起門環敲了敲,很快就有人過來開門了,是個仆役裝扮的老人。
聽到萬青大晚上的是來求見白征明老先生、想要上學的,那老仆看起來也并不覺得驚訝。隨后問了下萬青、知道他沒有預備名帖后,也不說什么,直接就領著萬青進去了。
進去之后,可以見到,這白公學堂比起荒涼到整個院子只有兩顆桃樹的云水堂來,要好不少,至少院子里的樹木是要多一些的。
老仆領著萬青去了堂屋,點了燈,讓他在這里稍候,便離去了,茶水也不說伺候一個,不過也沒一會兒,這老仆就又折返回來了,又領著他去了一個偏廳。
進入這偏廳后,可以看到這里燈火甚亮,里面坐著兩個男人,還有一個年輕的男仆在旁伺立著。
那坐著的兩人都是一身干凈的棉袍,看著既不顯寒酸,也并不富貴。
其中,一人四十多歲,面白無須,另一人年輕一些,三十歲左右的模樣,瞧著和陳沖和差不多大。
見到萬青進來后,這兩人都站起身來。
萬青趕忙一拱手,道:“晚生萬青,夜里冒昧來訪,還請兩位先生見諒。”
那四十多歲的男子也是一拱手,道:“萬公子有禮了,老夫姓白名征明字建平,便是這學堂的主人。”
那三十歲左右的男子也跟著自我介紹了一下,笑著道:“下愚姓朱名熹字元晦,萬公子有禮了。”
“……”
朱熹?還特么字元晦?
同名同姓也就罷了,連字都一樣,這實在不是巧合,而確實就是那個人了吧?
萬青眼皮子一跳,忍不住向那朱熹多看了兩眼,見對方一張大圓臉,長相平平無奇,留著胡子,只有一雙眼睛看著很有神,看著像是很有主見的樣子,也是對方相貌上唯一的亮點了。
這個世界又是怪異,又是修士的,自己今天都變異了,這些都讓萬青越來越覺得,這個南宋和自己記憶中的那個南宋越來越遠了,卻沒想到在這里竟然碰到了和自己記憶中相合的一個名人,一個毀譽參半的大名人。
這讓他一時有種恍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