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不是有榆關擋著么,再說那么多精壯的關寧鐵騎拱衛京師,還不夠用么?”
洪承疇笑了笑,沒吱聲。
關寧鐵騎……眼下兵權在高起潛的手里,那么精銳的部隊,被他給帶成一堆飯桶了。
上回盧象升戰死的教訓,夠慘痛。
但是這話怎么對孫傳庭講?洪承疇絕對不會說高起潛的壞話,在官場上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洪承疇經驗老到天下第一。
實際上,他心里也明白孫傳庭的意見有道理。
可這是命令,必須執行。
于是,大家準備拔營起程。洪承疇叮囑丁啟睿,“我們走了以后,你一定不許麻痹,要仔細尋找李闖賊的下落,生要見人,死要見尸,把他的余部必須全部撲滅,以免后患。”
“遵命。”
后來,有一個說法,說是因為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大軍,遠調北京,從而給了李自成余部以喘息之機,在商洛山中生存下來,并終于死灰復燃,發展壯大,從而一發不可收拾。這說話對與不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孫傳庭的判斷,卻是非常正確的。
想一想,如果是把孫傳庭留下來,對付李自成殘余,那會是什么樣子?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
至于丁啟睿,雖然奉命“剿滅李闖余部”,但他哪是那塊料。是人不是人,都能對付得了李自成么?
……
卻說人在官場,是有很多講究的。宦海也如同戰場,你不會左右逢源,往往身受其害,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本事超群的人,因為太耿直,鬧到身敗名裂。
孫傳庭這個人,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他這人既有文才,又有武略,靠著自己招募的鄉勇就能擒住高迎祥,又助洪承疇剿滅李自成,論本事那是沒說的。可就是有一條——性子太剛硬耿直。
當他和洪承疇帶著大軍,風塵仆仆,遠赴北京,到達京西郊區之外的時候,孫傳庭萬萬也沒料到,自己這個在剿賊戰役中立下卓越戰功的人,竟然——遭到了滅頂之災。
原因很簡單:
你不是有本事嗎?沒關系,前面有克星在等著你。
高起潛!!
說起來——這是個怪現象,高起潛這個太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在軍事上一竅不通,連吃敗仗,把個精銳關寧鐵騎都帶散了,差點讓清兵消滅,可崇禎皇帝依舊信任他。
這大概就是人性的弱點吧,崇禎生性多疑,對誰都不放心,唯獨對幾個身邊太監寵信不疑,始終拿著他們當成“貼心自己人”。
這種現象,也直接導致了明朝政權的崩潰。
孫傳庭對高起潛根本就不感冒,他曾私下里對部下說道:“高起潛憑什么當總監軍?他哪一仗打贏過?上回盧公祖兵敗捐軀,就是他的責任。”
到達北京西郊以后,楊嗣昌和高起潛,都來到洪承疇的大營里,把幾個主要將領召集起來,召開軍事碰頭會,參加會議的幾個人都是當今軍事界的幾個巨頭:楊嗣昌、高起潛、洪承疇、孫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