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除了朝廷,任何人都無法承受得起的損失,當然秦子川是個例外的。
對于操縱輿論,李二陛下十分的關切,報紙的主編都是李二派人過來的。
在發行的當天,李二陛下更是親自前來了。
老陰貨,尉遲老傻,老秦也都在。
“這是上等的白紙啊,這報紙售價如此之低,時間一長,你可能支持得住?”
李二陛下拿起一張報紙摸了一下,從老陰貨口中得知報紙的成本和售價之后十分的擔憂的說道:“不如將售價提升如何?”
他擔心秦子川的財力支持不住啊。
秦子川卻笑道,“陛下莫憂,這只是暫時的,我造的紙張馬上就要出來了,到時候成本將大幅度的降低,五文錢一份報紙足以保證我不虧本。”
“你改良的造紙術,竟能將紙張價格降到這種程度?”
李二陛下無比驚訝的問道。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陛下莫要忘記了中科院的格言。”
秦子川笑呵呵的說道。
“如此甚好!”
李二陛下無比興奮的說道。
“北唐王,一期印十萬份是否太多了?長安城可沒有這么多人識字。”
長孫無忌在一旁說道。
“這報紙是面對天下的,除了賣的部分,我還打算雇人去讀報,使不識字的百姓也知道朝廷的政策。”
秦子川笑呵呵的說道。
他不缺錢,缺的是大唐百姓對當今朝廷的認知!
大唐的識字率太低了,秦子川可是指望著依靠報紙去傳播知識和掌控輿論的,像一些地方的士族可沒有那么容易被他影響。
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百姓可是不會買報紙的,但不代表他們不關心里面的內容。
秦子川于是想出了一個變通法子,雇人為百姓讀報。
“這豈不是又要多花一筆錢?”
李二陛下在一旁無比震驚的問道。
“這是好事啊,可以增加就業,從而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秦子川笑呵呵的說道。
《經濟學》印發出來之后,滿朝文武大臣和皇帝,還有一些讀書人,對于一些經濟的名詞也是耳熟能詳了,對于秦子川所說的,李二陛下等人現在完全能聽明白。
秦子川終于不會有雞同鴨講的感覺了。
“你看著辦就好!”
看到秦子川信心滿滿的樣子,李二陛下等人也不再追問。
一聲令下,報紙就馬上從印書坊奔赴長安各處,滿城盡是賣報聲,吸引了滿城的目光。
除了長安,這些報紙也會隨著老陰貨等人的商隊以及朝廷的驛站奔赴大唐各處。
不少人出于好奇買了一份報紙,當他們看到報紙里面的內容時立刻被吸引住了,捧在手里精讀,如獲至寶。
口口相傳之下,報紙的銷量竟出乎秦子川的意料。
根據反饋回來的消息,第一天竟然賣出了一萬份。
當然,老陰貨等人也幫了不少忙,以權謀私,給各個衙門都訂閱了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