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梁王的首肯,關于十三年前那樁舊案的證據也浮出水面,朝廷以邸報的形式,傳達于整個大梁境內,百姓這才知道,有七萬忠魂葬送在自家人之手,接著是梁王的罪己詔與退位詔書,他的一世英名都毀在那樁舊案上,就算他在想貪戀皇權,民眾也不會答應了,更何況許達明也不會讓他晚年過的愉快,深宮大院之中沒有一個仆人,沒有任何吃食,一代梁王猜疑一生,等待他的就是活活餓死的結局,沒人會官宮中封閉的那個院落,就像百姓不會關心一個犯錯帝王的死活那樣,史書上也不會記錄他的晚年,只不過是一筆帶過罷了。
至于夏江,當眾車裂都不足以消解民怨,很多百姓恨不得食其肉,許達明更是命人用銅鑄了一個夏江跪拜像,如同岳廟秦檜那般,放在皇宮前時時刻刻被百姓扇耳光,將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登上王位的許達明沒有在譽王府那般輕松了,整日都被朝堂紛爭擾的不厭其煩,好在提拔了那些被埋沒的能臣,能夠稍微為他分憂,要不然他真要撂挑子不干了。
秦般若是有心分憂,不過許達明上位第一條詔命就是后宮不得干政,這也徹底堵死了她想要效仿姓武那老娘們的想法,整日里侍弄花草,倒也多了一份閑情雅致,不過內心中到底想什么,就連許達明都猜不透。
禁軍頭領已經換成樊快了,蒙摯被封為國之柱石一等軍候武城候,負責訓練京都周邊的新軍,倒也是越發忙了起來,許達明更是賜了一道,尚書赤膽忠心的丹書鐵卷給他,只要大梁還在,只要蒙氏子孫不謀反,什么罪名都可以憑借此卷保住后代血脈,這種榮寵也已經成為街頭巷尾吃瓜群眾的美談了。
至于最后梅長蘇夫婦,許達明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進入朝堂,封將拜相自不用說,想要歸隱山林也保他們一世平安,其他賞賜更是和蒙毅一樣。
京城金陵城門處,依舊是那間能看見城門處的酒樓,整間酒樓已經被人包下了,就連伙計都被趕了出去,在二樓上一座酒席,菜式沒有宮中那般華麗,更像是平常人家吃的粗茶淡飯,許達明端坐在首位上,看著梅長蘇和已經大腹便便的霓凰,不禁感嘆著一年多來時間過的飛快,眼看曲終人散,心中不免有些不舍。
“陛下,不用依依不舍,蘇某又不是不回金陵了,只不過是去瑯琊山,陪伴霓凰她順利生產罷了!”
太醫已經診斷出霓凰的胎位有些不正,這對古代生產的婦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許達明也沒有挽留他們夫妻的理由了。
“小蘇啊!記住大梁永遠是大梁子民的大梁,而我這個不靠譜的皇帝,沒你們輔佐還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多寫信回來吧!不給我給景琰也好,勸勸他,一世之名將,不要窩在王府內消沉了,這點容人之量我還是有的,斷不會做出那種,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事情。”
梅長蘇舉起酒杯對著許達明說,“就憑陛下這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蘇某敬陛下一杯,愿大梁世代長存!”
一頓酒宴過后,許達明站在城門的城墻上,身后依然是跟隨的樊快,就如當日在城門上看著梅長蘇進京一樣,直到馬車消失在泥濘的道路上,這才嘆息一聲擺駕回宮。
回宮的路途上,馬車中的許達明感覺一陣陣眩暈,他知道著是要回歸的信號,強打著精神撐到皇后的宮中,見到了那位豐腴美艷的皇后,正抱著那個臭小子看向宮門外,那種幸福是許達明最后記住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