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威爾士親王總有一天會成為國王,那么哪怕國王陛下一個便士都不給他,也有的是愿意借錢給他花的人。所以,親王殿下債臺高筑,但是總還是能不斷地借到錢。甚至都不用找猶太人借高利貸。
當然,老是借錢也不太好。如果能有更多的,自己的錢,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再加上,新托利黨也正在謀求自己的位置,于是親王殿下便和新托利黨的家伙們又走到一起來了。
至于案件最后的結果,嗯,在經過了軍事法庭的秘密審判之后,“水雷研究小組”的大部分人都被拖出去打了靶。而在斯坦頓交上去的案卷中被牽扯到的人,基本上都沒事。當然,王家反諜報調查組的調查結果中牽扯進來的人也同樣啥事沒有。據說,雙方在一些問題上獲得了一些共識,并成功地使得雙方的關系進入了“威懾紀元”。
這件事情雖然意義不小,但是基本上都只在暗地里進行,所以絕大多數人,是不知道這么回事的,在這個時候,絕大多數英國人最為關注的,絕對還是法國的那個“巴交會”的事情。
在法國人的“七便士聯盟”的廣告攻勢下,“巴交會”已經成了英國商人們最為關心的事情,甚至于不僅僅是商人們對“巴交會”感興趣,一些其他的人,也對“巴交會”充滿了興趣。比如費金的幫派,就對廣告上的一種用于醫療的小商品——鋼制的鑷子非常感興趣。而那些女人們,則對各種法國小飾品什么的非常關心。
甚至,就連鄉村里的地主們,也對“巴交會”非常的關心。他們一邊詛咒該死的法國人,因為他們了解到法國人的糧食的價格似乎相對比較低;一邊開始關注毛呢的價格,并開始考慮,要不要將更多的耕地改成牧場,要不要把那些佃戶都趕走。
經過一段時間的計算之后,這些地主們都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如果“巴交會”上的實際成交價格和廣告上面預估的差別不大的話,那么養羊肯定要比種小麥賺錢。
一些謹慎的地主決定,等巴交會結束后再做決斷;而一些性急的家伙,在經過計算之后,干脆就開始驅逐佃戶,并直接在麥田里面放羊了。
好在如今,因為那些做買賣的“體面人”都已經知道英國暫時不會主動開戰的消息了,于是紡織業又開始了進一步的擴張,甚至一些原本主張對法國開戰的家伙,因為注意到短期之內開戰無望,便也加入進來,打算先撈一筆再說了。所以城市中對工人的需求也大大地增加了。這些被趕出來的佃戶,倒也不至于立刻餓死,雖然最多幾年之后,他們就會在紡織機旁邊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