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紫英,你覺得我們中書科當下該如何?”官應震心里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但是他還是更像聽聽馮紫英的意見,因為這個家伙每一次總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確權責,立章法,促落實。”馮紫英言簡意賅。
“哦?”官應震微微一震,和自己想的有些一致,但是卻更明晰準確,不得不承認,這個家伙就是天才,除了年齡太小資歷太淺,經驗略少外,其他簡直都是全才。
“說具體一些。”
“其實很簡單,就是明確我們中書科的職責范圍和權力尺度,然后制定我們在履行職責和實施權力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典章制度,最后就是具體落實和操作了,比如市舶司的設立,比如船廠的建設,比如航道的開辟,比如類似于東番這樣地方的拓墾等等,這是一個相當繁復而瑣碎但是卻無比重要的事情,因為它關系到未來中書科這個機構的生死存亡,那么作為第一任執掌全新中書科事的掌舵人,就更需要慎重而細致地來做這件事情,……”
馮紫英這番話讓官應震震住了,他還真沒想到自己陡然間居然要承擔起這樣一個重擔,馮紫英隨口而出的這幾項事務,好像都是該中書科來負責,但是他的意思卻已經截然不同了,那就是要從臨時性的事務要轉型為永久固定性的權責了。
但是轉念一想,官應震似乎若有所悟。
像東番的拓墾,以前誰來管?
兵部?好像不是,兵部只負責對外征伐和情報收集。
工部?也不像,連地方官府都沒有確立,難道你指望工部這幫人親自去興修水利道路?
戶部?那就更不可能了,除了收取賦稅,戶部怎么可能操心這等事情?
所以就根本不會有人來管。
再比如市舶司的設立和管理,理論上是戶部收取稅銀,但是現在的市舶司和以前又不同了,不僅僅是只收取進出港貨物關稅銀兩,而更要涉及到對整個進出口的貨物的測算和推動進出口增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這種海稅(關稅)的增長,來保證開海債券的信譽。
這就還涉及到了相關的產業營生的發展,這在以前好像從來沒有人或者機構來真正過問過,都是聽其自然,甚至地方官府還要擔心多了會不會出什么問題,怎么這不知不覺間就開始演變成了搞鼓勵這類營生的發展了?
一切都是因為開海。
開海就像是一下子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涌現出了無數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事務,像東番拓墾乃至未來的蝦夷拓墾,又比如市舶司的設立帶來海稅收入和開海債券,甚至還要帶來整個出口產業(制茶、陶瓷、絲綢、棉布、藥材)的勃興,也還能帶來造船、航運和碼頭行業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