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英離開的時候心情很復雜。
因為他不知道永隆帝今日和自己所談的是否真的是如永隆帝所表現出來的那樣智珠在握,而他的感覺,朝廷恐怕沒有做好應對義忠親王事件一旦爆發之后的種種風險。
馮紫英和永隆帝談了土豆和番薯在順天府和永平府的試種和推廣,也談到了“煤鐵聯合體”在永平府和順天府的布局,但他感覺得到,永隆帝現在的心思已經不在這些具體細節上了,哪怕他竭力想要表現出感興趣,但實質上他的心思已經放在了此次秋狝之后義忠親王的動向以及諸位皇子的表現上。
馮紫英沒有心思對幾位皇子評頭論足,那和自己無關,也輪不到他來指手畫腳。
永隆帝也許心中早有屬意人選,只不過想要用這種方式來聽取大家的反應和意見,以便于日后以一種更合適的方式來實現選儲立儲。
失望的馮紫英本想立即返回京師,但永隆帝卻把他留了下來,要在后兩日再度召見他。
這讓馮紫英很是疑惑,難道這兩日就要確定立儲人選,讓自己覲見新的儲君?
這未免太急了一些吧。
給馮紫英安排在行宮中的居所是在外宮的西南角。
被宮中侍從帶到了這里安頓下,馮紫英才有閑暇來打量這里的情形。
鐵網山行宮規模宏大,占地面積估計能有兩千畝,這也只是馮紫英的估計,其中分為內外兩宮。
內宮規模略小,大概在六七百畝地左右,又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邊比較小,大概就是百畝左右,主要是皇帝寢宮,除了皇帝及其身邊內侍和貼身侍衛外,并無其他人;而西邊規模較大,亭臺樓榭多達十余處,主要是為后妃和為成年子嗣準備。
外宮構成就復雜了,一部分低矮的平房,駐扎的是上三親軍,旗手衛、勇士營和四衛營均有駐扎,但是都只有部分軍將和士卒,主要駐扎在東南方向,大部分上三親軍士卒都駐扎在宮外。
而西南方向的建筑要精美細致許多,幾乎是由十余個小院落組成,成年皇子、皇室宗親,以及來覲見的朝臣們都可以暫時住在這里。
這種類似于網格狀的小院落更像是后世的四合院別墅,獨立但緊鄰一條青石甬道從門前通過,簡單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