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生產方式,導致了生活方式的快速變遷,這就讓許多人感覺有些難以適應。
莫名其妙的壓力,隨之產生,同時導致了思想上迷茫和心靈上的壓抑,以至于放棄了內心的“修行”,不在提上內在的修養,轉而將心思放在了追求外在的新鮮事物,以此來讓自己分神,填補內心深處的空虛。
個人在精神層面的追求缺失,也是導致物質世界沖突加劇的原因之一。
讀書使人明智,智慧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精神上追求的方向。人一旦有了精神追求,那么思想的火花就會迸發。
當思想的火花變成火焰的時候,就是開始釋放他的光輝的時候。
當火焰繼續成長,能夠照亮更加的范圍之后,就可以做到在黑暗中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思想的光輝能夠照亮的范圍越廣大,我們可以活動的地域也就越光。
畢竟在黑暗中前行,絕對是個不聰明的選擇。就好比沒有錨點的宇宙飛船,在茫茫宇宙中亂竄一樣,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危險,將自己葬送。
哲學層面的討論,雖然看起來很復雜,可是有時候細細想來,感覺他們都是很扯淡的東西。
物質世界,真實的存在。
精神世界,存在與否,還不確定。
而思想文化,更多的體現在精神層面上,最多在物質世界具現出一部分。
守靜,是一切修行的根本。
守靜,也是冷眼旁觀,看待世界的方法。
守靜,也是人們口中浪費時間的表現。
守靜,是我們真正可以思考未來的前提。
對我們大家來說,崢嶸歲月不及歲月靜好來的安逸。
而安逸的環境,正是我們生活所需要的環境。
雖然不是無欲無求,但也不會被物欲影響智慧的成長。
忙忙碌碌的人生,是不會有智慧增長的。
沒有在守靜的歲月里,反躬自省,思考眼前的世界,和未來的自己,那么一生也就那樣了,隨波逐流,生老病死。
工業時代的生產力,雖然極大的滿足了我們的物質需求,但是不應該綁架我們的精神思想。
事實上,極大豐富的物質財富,應該會讓我們擁有更多守靜的歲月。
衣食住行不愁,物質需求滿足之后,我們該如何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
是看各種各樣的視聽產品?
還是自娛自樂的游山玩水?
或者是敲擊鍵盤指點江山?
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更加令人身心愉悅的選擇,那就是悟道。
“悟道”,第一眼可能會讓人覺得,它是專業人士該干的事情。
其實我們大家,無時無刻不在悟道,只不過所悟不同罷了。
認識世界,總比認識自己來的簡單。
浩瀚的科學知識,其實跟我們提供了詳實的材料,只要愿意,你就會發現,和那些已經被發現的物質宇宙知識想比,認識他們所要花費的時間是遠遠超過我們的壽命的。
這就有了另外一個需要,那就是可以承載他們的作品,用文字記錄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