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個夢想,創造新世界。
圣賢之所以是圣賢,就是因為他們的智慧之光照亮了許多人的心靈。
做人已經很難,何況圣賢?
我們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圣賢的智慧?我看很少。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的積累,對于物質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但是同時,我們的精神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知識大爆炸,智慧卻沒有爆炸。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有些令人失望的事情。
當然,可能現在我們以為的好生活,其實只是好生活的開端。真正讓我們可以自由自在的發揮想象力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交流,已經挺難。
用自己的智慧照亮他人,恐怕更難。
知識的瘋狂增長,有時會對于我們人來說,并不是見得是一件好事。心靈壁壘,已經筑起,可是使用的材料千差萬別,讓我們擁有了極大的不一樣。
如果不看外貌,人和人的差距,估計比人和豬的差距都大。
做事容易,做人難,做個真正的人更難。
思考什么,是我們的自由,可是思考的方向錯了,那么對我們來說,就不那么美麗了。
我們是什么東西?
我們和自然的關系?
我們和其他智慧生命的關系?
我們需要知道什么?
……
一系列的終極問題,困擾著我們。
一番胡思亂想之后,張有道空洞無神的雙眼,總算有了焦點。
云舒云卷,碧空萬里。
原本應該抒發一下感情,可是被聲聲鳴笛聲打斷了。
轉身離開窗前,坐回辦公室的沙發,為自己倒一杯水,輕輕的喝一小口。
然后才拿起茶幾上的書稿。
《關于工業時代的思考以及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
翻看簡介,上面寫道:現代意義上的工業時代已經發展了三百年的時光,技術已經陷入了瓶頸,此文分析以往的技術成就和現實面臨的瓶頸,以及一些關于未來工業發展方向的思考。
對于現有工業成就的分析,張有道直接翻過,并沒有細看。因為沒有必要,那些成就已經擺在那里了,而且他基本上都了解過。
發現自然規律,解釋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這是一條看起來行得通的道路。
至于對我們的文明有沒有真正的提升,自然是有提升的。不過這種提升,并不能讓我們判斷是否可持續。
畢竟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通過時間來考驗它的可行性。
工業時代的思考,思考的是科學,是技術,是物質,還是未來?
此時我們還不能確定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根據對可見物質世界的測算,我們人類的生存是存在極限的。能否可持續發展,此時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