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初一到初十,《父親》的拍攝進度,在穩穩進行中。
主要畫面,基本已經拍攝完成,整個故事的鏡頭,畫面,也逐漸成型。
一個笑中帶淚的故事。
這部片子里的父親,年輕時是個警察,一個高大帥氣瀟灑威武的警察,穿著一身白色警服,騎著警用三輪摩托,宛若整條街最靚的仔。
鏡頭拉開。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一家幼兒園學校大門口,小朋友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警用摩托停在門口。
“爸爸……”
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穿著粉紅色的連衣裙,甜甜的喊道。
這……是故事的起點。
“燕燕,上車!”
在小朋友們羨慕的眼神中,小女孩上了摩托車,笑出兩顆小虎牙,和爸爸相視,擠眼。
歡快的背影音樂,是二十年前那種極具年代感的配樂,聽起來很帶感,很快把人拉進了故事里。
在一排小朋友的注目禮中,摩托車揚長而去。
父親把燕燕帶到了派出所。
坐在辦公桌前,輔導她寫作業,背后的墻上,掛滿了錦旗,都是父親曾經立下的汗馬功勞。
整部片子沒有關于媽媽的鏡頭,導演刻意沒展現,留給觀眾遐思的空間。
離婚?
喪偶?
或者小女孩兒本就是收養的?
都不重要。
反正,影片的主旨,是展示父親和女兒的故事。
電影配樂忽然急促了起來,類似于《黑貓警長》中壞人出現時的配音,一位警察同志推開門,大聲報告。
“隊長,有情況!”
父親戴上警帽,配槍,騎上心愛的警用小摩托,二話不說迅速沖了出去,到達案發現場。
和持刀的歹徒一番兇險搏斗,成功制服,但自己,也光榮負傷。
在病房里,他全身纏著繃帶,同志們帶著錦旗,女兒拿著一百分的試卷,一切都顯得很溫馨。
此時此刻,在她的心目中,爸爸就是她天地里的大英雄。
整部電影的節奏,是非常之快的。
畢竟微電影,言簡意賅。
畫面流轉。
父親深夜為女兒縫補衣服。
轉眼間,女兒一天天長大。
公園里。
父親在相親。
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頭上插了一朵大紅花,很辣眼睛的畫面。
但兩人卻含情脈脈相互對視,眉眼間都有情誼流轉,一切盡在不言中,“美好”的一塌糊涂。
父親說:“我們家還有個十六歲的女兒。”
于是女人瞬間炸了。
氣急敗壞,歇斯底里,暴跳如雷。
“這不瞎耽誤工夫嘛!”
她起身憤怒離去。
相親失敗。
父親回到家。
女兒正在看書。
他拉開衣柜,瞬間呆住了。
衣柜里,藏著一個大男孩,正是陸豪扮演的“男朋友”角色,一個流氓小混混,壞孩子。
“叔叔,我真是來復習功課的。”
男孩諂媚討好的笑。
父親瞬間就炸了。
女兒,長大了。
女兒,要談戀愛了。
女兒,都敢把野男人帶回家里了。
再下一幕。
女兒穿著一身泳裝,在和小男朋友學游泳,姿態親密,動作曖昧。
忽然之間,兩人呆住了。
順著視線向上移,父親出現在泳池。
陸豪扮演的男朋友,搓著胸前的紋身,瑟瑟發抖的辯解。
“叔叔,我這是畫的。”
啪!
一個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