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合伙人》正式進入開拍流程。
三位男主角。
陸豪飾演:成東青。
章曉:孟曉駿。
白鶴:王陽。
所有的場景都已經搭建好。
影片第一幕,是一處簡陋但卻收拾的很干凈的農家小院。
這是片中主角成東青的家。
背景:八十年代初期。
剛剛經歷過改革開放的春風,高考恢復,自小在農村長大的成東青,已經參加過兩次高考,都以失敗告終。
但他不想放棄,還想再試一次。
他**著上身,跪在母親和村里叔伯老人的面前,極其執拗的懇求。
母親流著淚同意,借遍全村人的錢,又給了他一次機會。
故事,也從這里正式開始。
……
這一次,成東青終于考上了大學。
帝都財大。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帝都。
同樣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鄉那個十八線小縣城,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見到更大的世界。
他穿著一雙補過好幾次的回力牌運動鞋,一條軍綠色大碼褲子,二股筋背心,身后背著鋪蓋,手上提著暖壺,走進了大學神圣的殿堂。
站在輝煌的大學門前,赫然就是一個土鱉的模樣。
土鱉?
成東青自己,也從不否認這個詞。
和不少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一樣,他自卑,敏感,友善,但同樣也驕傲、倔強、執拗,好學。
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改變自己的命運。
……
在學校,他認識了孟曉駿和王陽。
“成東青,你最想去哪兒?”
剛認識的時候,都在帝都土生土長長大的兩人,問到成東青這個話題。
“去**,看升國旗。”
成東青期待而虔誠的回答道。
只是這個回答,卻讓兩人哈哈大笑。
“成東青,我告訴你啊,這所學校,甚至包括全帝都所有學校,所有有理想有夢想的年輕人,最想去的地方是——美國。”
孟曉駿意氣風發的指點江山。
孟曉駿的爺爺,是回國的留美博士,給了他第一本英文詞典。
他的的爸爸,是第二批回國的留美博士,給了他第二本英文詞典。
美國,是孟曉駿的家族遺傳。
是他的命中注定。
孟曉駿在學校發表演講,他說: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告訴年輕人要怎么生活,這一代人,最重要的就是改變,改變在坐的每一個人,改變所做的每一件事,但唯一不變的,是此時此刻的勇氣,如果年輕人可以做到這一點,那就可以改變世界。
而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做到這一點——美國。
……
如果說成東青是從農村通過高考走到大學,實現魚躍龍門的天之驕子。
那孟曉駿則是從小就出生在龍宮的龍子龍孫。
但,在那個時代,像孟曉駿這樣的年輕人,不少人的夢想都是,去美國。
一代人,在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思潮下,尚未完全成型的三觀,受到了極大影響。
當然,即便是現在,這種洋奴也為數不少。
……
三位主角中的另一個,王陽,則是另外一種年輕大學生的典型代表。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