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唐石巖的老媽,光是這一個月,李大旺都見了他七八次了,關鍵是今天也不是唐石巖當班。
“叔啊,你現在忙不忙?”
李大旺拿著喂豬的勺子:“不忙,剛喂完豬。”
“不忙正好,我就是來找你的,跟你說一點私事兒。”唐石巖的老媽說道。
這話很容易引起誤會,本來李大旺還想開門的,聽到這句話,連門都不敢開了,隔著門問道:“你跟我有什么私事?”
“你這說哪的話?我還管你叫叔呢,賴我沒說清楚,我說的是這倆孩子的事。”
“哪兩個孩子?”李大旺裝糊涂,唐石巖這個人,他并不滿意,好吃懶做,以后孫女要是和唐石巖在一起,李桂蘭的累死了。
“大旺叔,你可別拿我兜圈兒,我說的是李桂蘭和我們家唐石巖。”
“這事兒啊,這是我不好摻和,年輕人的事就讓他們年輕人做主去吧,現在不實行包辦婚姻,我可管不了。”李大旺說道。
唐石巖的老媽伸著脖子巴望著養豬場里,并沒有找到李桂蘭的身影。
“那我跟桂蘭說說,這桂蘭上哪兒去了?他不在養豬場里嗎?”唐石巖的老媽問道。
“桂蘭這丫頭還在上課呢,先打打基礎,上學還能省點事兒。”
“一個丫頭上啥學?早晚是嫁出去的人,要我說,女人就應該趁著年輕找個好婆家,保證一輩子吃穿不愁就行,上學有啥用?又不是個男娃,像桂蘭這樣的,明年就17了吧,再上個幾年學就成了老姑娘了,別說到最后有文化,可也嫁不出去了,誰家愿意要個老姑娘?都是十七八歲的小伙子。”這并不是一種偏見,這是一種新思想與舊思想的碰撞,在這個年代婦女的眼中,這才是正確的路。
“這都是啥年代了?國家都開始支持女娃們上學,講究男女平等,你娃怎么就不能上學了?”唐浩不知道何時出現在了養豬場門口。
唐石巖的老媽轉頭看向唐浩:“浩子來了,我沒說男女不平等,我家你表弟,到了歲數也該成個家了,我就不尋思著,還有桂蘭這丫頭,桂蘭這丫頭命苦啊,從小就沒了爹媽,大旺叔歲數大了,我瞅著桂蘭這丫頭還挺滿意的,想給我們家石巖牽牽線。”
其實村里已經有傳言,唐浩對李桂蘭這么好是有目的的,畢竟唐浩也是個單身男人,總不能一輩子不結婚,尤其是村里人看到唐浩對李桂蘭,又是加工資,又是買自行車,還聯系她上學,誰看了都往歪處想。
只是他們不敢議論,他們也不確定,村子里來過一個張文龍,他們就知道城里姑娘有多好看了,細皮嫩肉的,又不用下地干活,風吹不著,雨淋不著,還聽說,有不少家庭條件好的城里姑娘倒追唐浩,有這樣的姑娘,唐浩哪里會瞧得上李桂蘭這個鄉村丫頭,傳出去也沒人信了。
唐石巖的老媽在等著唐浩回答,如果唐浩說他對李桂蘭有意思,她絕對二話不說扭頭就走。
只見唐浩一笑:“我當是什么事兒呢,這是好事兒啊,要是他倆看對了眼兒,可得請我喝喜酒。”
唐浩嘴上這么說,實際上心里早就跟明鏡似的,李桂蘭看不上唐石巖,他這頓喜酒,可是喝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