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教,不要說這個世界,就是在星域的那一端,也很難說清起于何時。
若捉道教,不得不提黃老之學,若提黃老,不得不將時間再向前推移。
老子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人物,黃老中的“黃”卻是四千多年前、近五千年前的人物。
后世所命名的道教,事實上可以向上無限追濤,在慢慢歷史長河中,很難尋到終點。
老子沒有在這個世界留下多少痕跡,他若沿著星空古路前行,究竟去了哪里
古人留下的星mén,通向無盡遙遠的未知所在,終點在哪里葉凡不知,最起碼他感覺這個世界不是盡頭,前方還有古星。
青銅巨棺中有一幅刻圖,當時,他與龐博都曾經親眼見到,那是一片璀璨的星空,地球、北斗只是當中的一隅,還有更廣闊的前路。
“兩千五百年前,諸子橫空出世,極度燦爛,那是一個非常輝煌的年代”葉凡心中自語。
既然,老子、韓陀幾近神明,那么那些同期的驚才絕yàn的人物怎能是凡俗
可惜,那像極了末代煙花,自此之后,神祗漸漸遠去,縱有也是人為造就出的。
“難道說,兩千五百年前,地球上最后一批古賢做出決定,一起離開了故地,沿著星空古路前行”
在古中國,紫微古星,四象二十八星域等是一幅浩大的天圖,古人所開辟的星空古路,是否要一一通過呢,終點在何方。
遠比老子更為久遠的人,還有上古七十二王在泰山封禪,他們是否更早一步進入星域,早已去了星空的盡頭
“上古之人,chun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黃帝口中的上古,到底有多么久遠
對于令人來說,黃帝為四五千年前的古人,已算是上古之皇,他在慨嘆的上古,又是怎樣一段時期
古中國到底湮滅了多少往事,很有可能有一部浩瀚的古史塵封在了歲月當中,何時才能夠揭開
葉凡一陣思索,悠然神往,遐思無限,在這浩大的星域中,到底有多少顆有生命的古星
古中國所說的那些星宿,是否為一種啟迪,代表了一種更為重要的意義
地球、熒惑、紫微一顆又一顆古星,哪里是起源,哪里又是終點
這條古路到底有什么意義,它要連向何方,是怎樣一個所在
九龍拉棺,是戰死回歸故里,還是在漫無目的的旅行
五sè祭臺,九龍橫渡黑暗與冰冷的天宇,不知源頭,不知前路,它在接送誰,有朝一日還會啟航嗎
未來的世界,揭開了一角,當然還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