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自是不吝掌聲。
余生安輕彈吉他,隨意自然地唱道:
當我還是小孩子
門前有許多的茉莉花
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當我漸漸地長大
門前的那些茉莉花
已經慢慢地枯萎不再萌芽
什么樣的心情
什么樣的年紀
什么樣的歡愉
什么樣的哭泣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
我們有共同的期許
也曾經緊緊擁抱在一起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
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
卻發現成長已慢慢接近
……
余生安剛開口唱了幾句,就瞬間抓住了滿場同學們的心,那輕快中帶著一絲懷舊的旋律,那優美得令人沉醉的歌詞,輕易擊中了這些少年少女們的心事。
尤其是副歌部分直接點出“十七歲那年的雨季”這個年齡階段,更是讓同學們充滿代入感。
午后陽光,暖風吹拂,一種奇妙、溫馨的氛圍隨著余生安的歌聲在場中蔓延。
現場90多位學生,九成以上今年17歲,他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余老師唱的這首歌就是為他們寫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即興創作!
同學們看著余生安,臉上的表情逐漸崇拜。
“余老師真的太厲害了,隨口一唱,就可以這么好聽!”
一會下了課,兩個班的同學,都哼著“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有共同的期許”的歌詞返回班級,路上其它班的同學聽到他們哼的歌,不免暗暗納罕、隱隱期待本班音樂課的到來。
下課后,唐必然私下找到余生安,希望可以用他課上那首新歌去參賽。
余生安當然不會反對,答應替他排練。
說到排練,清明之后不久,《華夏好粵語》要開始錄制百強賽,也就是100到30的晉級賽。
在正式錄制之前,肯定也要排練。
其實100進30這個賽程對他來說,難度不大,穆雨時給他報的參賽歌是《明年今日》,這約等于是明著作弊。
因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這首歌都擁有著絕對優勢,加上他現在的人氣和流量,節目組也不會隨隨便便把他淘汰。
所以,只要他正常發揮,基本是穩穩晉級。
他要考慮的是接下來30強的積分賽和之后的淘汰賽。
按照賽制,他如果要想一路殺到總決賽,除了《明年今日》,至少還要另外準備5首粵語歌,其中還有兩到三首命題歌。
若非歌手出身,這真的是個很大的挑戰。
晚上,他照例去操場跑步。
剛跑了一圈,突然看到旁邊籃球場的籃球架下坐著一個人影,孤孤單單的,有點可憐。
他一時好奇,慢跑著過去,發現那道身影居然是個女生,那女生坐在籃球架下,神情呆滯地盯著地面,不知道在想什么。
那個表情看得余生安心中一動。
又想起他高三那年發生的那件事:隔壁班一個男生因為月考沒考好,被老師、家長連番訓斥,最終跳河自殺。
就在他跳河的那天中午,余生安在樓梯口碰到過他一次,當時沒有在意他的狀態,事后回憶時,才驚覺那個男生當時臉上的表情就是萬念俱灰,帶著幾分決絕。
人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被某個惡性的念頭糾纏住,然后越想越想不通,直至鉆了牛角尖。
余生安一度遺憾沒有及時察覺那個男生的異樣,如今又一次遇到類似情景,他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理。
想到這里,他朝那個女生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