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秦陽有些納悶,名單上的這些人,怎么敢這么做啊,他們拿回去靈脈,真的敢交給前朝么?
每一個來打秋風的,都是以自己在大嬴的身份來的,甚至為了不讓秦陽說他們是騙子偽裝的,每一次來,都是順手做了驗證的手段,讓人不會懷疑他們的身份。
初到一州之地時,來迎接嫁衣的隊伍里,亦或者是正式來拜訪嫁衣的時候,這種時候,騙子肯定沒法偽裝成這些大人物的身份。
但還是那個問題,他們拿到了靈脈,也只能在大嬴用。
秦陽記下這個問題,繼續跟著隊伍廝混。
如今他算是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五百顆名額全部送出去了,誰想因為這件事再針對他,已經沒有可能了。
而另一邊,離都里,因為這件事掀起的波瀾,引出的爭斗才剛剛開始。
祭祀魁山的事情,已經快要到了,先期的籌備也已經開始,嬴帝不去已成定局,爭奪這個主事人的事,趙王和周王本就在明爭暗斗,如今也算是徹底撕破臉,變成了明斗。
趙王給皇室寶庫里塞了一百顆靈脈,這些都是他手里的全部了。
但跟著,周王就以此攻訐他私心太重,明明有兩百,卻只給一百,明知道神朝如今特別需要靈脈。
南境就不說了,老問題了,而西境因為沙海荒漠連年擴散,已經眼中影響到西境,種下新的靈脈維持神朝疆域,已經迫在眉睫。
攻訐完后,周王直接拿出來兩百顆!
其中一百顆是他借來的,另外一百顆是神朝中一些人或者門派,心憂天下,所以都給了周王,讓周王代為上繳神朝,也算是報效神朝了。
趙王眼睛珠子都藍了,立刻想到了最初騙走秦陽一百顆靈脈的騙子,可是跟著又想到,不對,那就只有借走秦陽最后一百顆靈脈的那些人了。
周王什么時候跟這些人勾搭上的?
這些都是他一直沒拉攏到的中立派,也就是不參與皇子爭斗,只忠心不二,為神朝辦事,效忠嬴帝的那一批人里的一部分。
他不明白也沒辦法了,他已經落入下風。
支持周王代替嬴帝去祭祀魁山的風聲,已經近乎成了大勢。
莫名其妙的,幫周王說話的人也越來越多,除了本身就支持周王的,還有不少中立派。
回到了府中,一個人關進了書房之后,趙王便再也無法壓制自己的情緒,無法維持著在其他人面前的自信模樣。
他紅著眼睛,一臉陰沉,眼中寒光閃耀。
他不能輸,輸了就徹底完了。
祭祀魁山乃是大典,按理說應當大帝親自去的,可如今的情況,大帝本尊還未出現,法身也沒有要去的意思,自然而然的,這個重任就只有一個人選了。
太子。
嬴帝讓誰去祭祀魁山,那誰基本上就是太子了。
在所有人眼里,都是這樣。
嬴帝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遲遲未定下人選。
但只要定下人選,就等同于告訴別人,他定下的新儲君是誰了。
趙王急也沒辦法,他找不到什么可以攻訐的破綻了。
因為周王這些年太穩了,太低調了,雖無赫赫之功,卻也沒有什么破綻。
在如今的嬴帝眼里,不犯錯比立功勞重要。
一個不犯錯的穩健太子,自然是最好的。
這種態度,已經在有意無意之中表達出來了,大家心里其實都有數了。
而同樣的,這一次周王辦的事,任誰看,都是周王更穩,得到的擁護也更多,各方面也都比趙王更勝一籌。
身為大帝,會選擇誰,已經沒有太大懸念了。
畢竟,除了當年的老太子之外,其他人對于嬴帝來說,沒什么區別,連一點點血脈親情都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