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對著其他幾個連長說道:“看這架勢你們還是不服啊,梁連長在的時候也沒看你們扎刺兒啊。”
二連長早就因為一連當初搶了232高地的任務而有些著惱。雖然當初是因為他們自己迷路晚到了半個小時,事實上還得感謝一連的幫助,但是就因為這事他可沒少挨營長的訓,事后還寫了一堆檢查,面子上實在過不去。
但是,現在看一連梁連長都犧牲了,這個張偉也是個敢滾地雷陣的漢子,他也不便多說什么,只想在拉歌這種事情上多少找回點面子。
張偉卻是心中嘀咕道:“不服就干,幸虧老子早有準備。”
于是他也鼓動一連的戰士一起喊道:“東風吹,戰鼓擂,一連拉歌怕過誰!”
張偉重新起了一個頭“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于是一連的戰士們又跟著唱了起來,不過這次不是野獸派的嘶吼了,而是低聲的吟唱,飽含深情的娓娓道來。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懷?
也許我長眠將不能醒來,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脈?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里有我們付出的愛。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里有我們付出的愛。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這首《血染的風采》其實并不太適合軍營拉歌,更適合深情的獨唱。但是這是一首真正的紀念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歌,非常契合今天的場面。后世在87年春晚上面我軍一級戰斗英雄徐亮坐在輪椅上,深情的演唱這首《血染的風采》,打動了當時在場以及電視機前所有的觀眾。
戰爭期間,在關中音樂學院讀書的徐亮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前線慰問活動,被前線戰士們殺敵報國的氣氛所感染,還有幾個月就大學畢業的徐亮毅然參軍了,成為了這場長達十年的戰爭中最早參軍的大學生。
一次戰斗中敵軍偷襲我軍哨所,徐亮在連續打倒三名敵人之后也被子彈擊中腿部,是戰友們輪番抬著才穿過封鎖線回到后方醫院。但是也因為耽誤了時間,失血過多導致左下肢缺血壞死。在兩個半月之內,他接受了9次手術,前后共用血26000毫升,血管里都是戰友的血,而最終還是不得不截肢。
歌曲聽起來十分悲壯,剛剛結束戰斗的一連戰士們唱起來也感觸良多。歌詞看似是一對戀人的纏綿低語,實則透露出軍人舍家為國的博大情懷。歌曲唱出了PLA在一系列捍衛國家主權的戰斗中的英勇無畏,就像歌詞所述的那樣:“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這就是在充滿理想主義的八十年代年輕人的時代抉擇,這些故事是不能忘懷的,他代表著新華國的強大與神圣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