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國慶七十周年大閱兵中,頭戴白色軍帽、身穿紅色軍裝、腳蹬白色馬靴、手持微型沖鋒槍的女民兵方隊尤其顯眼。
《草原女民兵》這段舞蹈描寫的是在NMG大草原上,女民兵軍事訓練的一段舞蹈畫面,歌頌了草原女民兵百倍警惕、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舞蹈以軍事訓練為紐帶,以訓練中的軍事動作為依托,以舞蹈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了NMG女民兵容光煥發、氣度不凡的精神風貌,塑造了英姿颯爽的草原女民兵形象。
說起這個節目,還是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創作的呢。
1970年,周總理在觀看了戰友歌舞團的演出后,問歌舞團的領導能不能編一個蒙族的女民兵舞蹈,展現穿蒙古袍,騎馬挎槍的英姿。
后來歌舞團組建了創作班子,深入零下40度的內蒙體驗生活,實地觀看蒙族女民兵的軍事訓練。
蒙族女民兵個個颯爽英姿,縱馬奔馳,站在馬背上時而揮舞馬刀,時而舉槍射擊瀟灑自如,令人驚嘆。
這些畫面激發了創作人員的靈感,他們編出了持槍射擊,馬刀飛舞,縱馬奔馳等充滿激情的優美舞蹈和賦有蒙族草原風情的音樂。
偉人有一首詩是女民兵訓練時最好的寫照,“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越戰一代青年平均年齡也就剛剛過20歲,基本都是未婚,絕大多數沒有戀愛經歷,還沒來得及品嘗人生的甘美,就匆匆走上了戰場。
“當兵三年,母豬賽貂蟬”。
雖然我們的戰士革命信念堅定,不至于如此,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對于美好事物的欣賞。
張偉也看的津津有味,文工團的表演風格和后世瘋傳的那些流行音樂,熱歌勁舞迥然不同。
演出還沒結束,趙云飛就帶著閻文找到了一連。隨便找了一個戰士,問清了之前的那兩首歌居然是一連指導員所寫的,不禁大為驚奇。
于是,他們隨后找到了正在津津有味的看著演出的張偉。
張偉打量著眼前這兩位,猜測著他們的身份。那個年輕的好像是剛才唱歌的一個歌手,年老的就不認識了,但應該也是文工團的吧。
還沒等張偉開口,趙云飛先自我介紹道:“指導員同志,你好,我是軍區文工團的副團長趙云飛,這位是我們團的男高音閻文。”
張偉站起身和二人分別握了下手,然后說道:“你好,趙團長,閻文同志,謝謝你們帶來這么精彩的演出,今天戰士們看得都很高興啊。”
張偉和二人寒暄了幾句。
然后,找副團長開門見山的問道:“張指導員,剛才演出前你們一連唱的那兩首歌是你寫的么?”
張偉剛才還在懷疑這二人找自己干嘛,現在全都清楚了,想想應該不是自己剽竊兩首歌的事情露餡了,離這兩首歌出現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