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連部,張偉正在接待團里派來的宣傳干事王輝。王輝是來采訪英雄事跡的,準備在軍區展覽。
他坐在張偉的對面,做了一些采訪之后,說道:“軍師團三級黨委都做出決定,要求我們重點宣傳你們連梁三喜同志和‘排雷六勇士’的事跡,軍區舉辦的英雄事跡展覽會,過幾天就要開館展出了,我們需要挑選一些物品進行展覽。”
張偉將整理好的梁連長的遺物拿出來,放在桌上說道:“這些都是梁連長留下的遺物。”
宣傳干事大致看了看,翻動了兩下,只有幾件衣服,還大多是軍裝。然后隨手拿過上面的一個撥浪鼓,搖了兩下,隨意的說道:“就這些么?這些都缺乏說服力啊。”
撥浪鼓是連長業余時間用炮彈殼、子彈殼自己做的。梁連長本來想著等孩子出生后,送給小家伙當玩具,為此還被大家調侃過好幾次。
但是精心準備的禮物,還沒有等到被送出去,他就犧牲了。連長他至死都沒能看到孩子一眼。
聽著撥浪鼓當……當……的聲音響起,又勾起了大家對連長的回憶。
看著宣傳干事那輕慢的態度,連部的人都沉默不語。
宣傳干事又問道:“梁連長有沒有什么遺書遺言呢?他犧牲時就沒說點什么豪言壯語?”
張偉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上面還沾染著大片的血跡,這是在整理連長的遺體的時候在他的衣兜里發現的,是一張欠賬單。
上面寫著:
我的欠賬單
借:本連司務長120元
借:團部劉參謀70元
借:團后勤王處長40元
借:營孫副政教50元
在這張欠賬單上,密密麻麻寫著17個人的名字,欠賬總額是620元。
這是梁連長前幾年為了給父親治病,向部隊上面的戰友借的。梁連長平時十分的節儉,連包煙都舍不得買,已經陸陸續續還上了一些,還差這620元。
梁連長犧牲的時候沒有想到說些什么不著四六的豪言壯語,而是抓住身邊戰友的手,提示他們注意自己胸口衣兜里這張染血的紙條,讓他至死念念不忘的,只有如何還上欠戰友們的這些錢。
事實上,這種欠賬單在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面并不鮮見,參戰的士兵大都來自農村,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這也很正常,七八十年代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十億人口八億在農村。
而且國家經濟落后,軍人工資很低,軍費開支很少,甚至連灣灣都不如。記得“戰忽局”的張將軍后來回憶這段時期時說過:“當時最大的夢想,不是超過米國,就是什么時候軍費能夠超過灣灣、阿三、宇宙國,當然最好是東瀛。”
張偉把欠賬單遞給宣傳干事說道:“這是梁三喜同志犧牲的時候留下的。”
宣傳干事以為是什么遺書遺言之類的東西,這可是很好的宣傳材料。要是犧牲前寫的什么入黨申請書之類的就更好了,宣傳時添油加醋的報道一番,很有看點。
于是他忙站起身跑到張偉身邊接過來,但是等他仔細看了下之后,感到事情有點敏感,就敷衍著說道:“欠賬單,這不說明什么問題嘛!”
張偉只感覺這位同志腦子有病,只想搞些假大空的宣傳噱頭,于是不耐煩的說道:“實事求是嘛。”
屋里一陣沉默。
這時,一排長走了進來,說道:“指導員,我回來了。”
一排長負責接待來部隊探望負傷和犧牲的戰友的親屬,他的話語打破了房間中尷尬的氣氛。
張偉問道:“情況怎么樣,家屬都到齊了么?一定要熱情接待。”
一排長答道:“基本都到齊了,只有小北京同志的親屬,團里還正在查尋,說不讓咱們再催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