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靜靜的坐在一旁,看著雜志,讀著讀著不禁眼淚啪嗒啪嗒的流了下來,等到張偉注意到的時候,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兒,淚眼婆娑的吳雪向張偉問道:“劉連長人那么好,最后怎么也犧牲了?”張偉在中改了幾個主角的名字。
張偉看著哭泣的吳雪心想,怪不得這姑娘愛看紅樓夢,和黛玉一樣,這也太多愁善感了吧,怎么哭成這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自己欺負了她呢。
吳雪哭了一陣,平復了心情之后就頂著兩個紅紅的眼圈走了,順便將那本雜志也帶走了。
一天之后,這本雜志在團部成了熱門讀物,各部門人員都爭相,然后無不被《高山下的花環》這個故事所感動,連帶著張偉又一次出了名。
張偉沒有心情去管這些,幻燈片的制作到了關鍵時刻。在和張偉談過之后,莊雨似乎抓住了肖像畫的精髓,這次刻畫的幾個人物形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張偉又和他討論了一下畫面構圖,要他力求畫面簡潔清晰,多放人物、裝備的特寫鏡頭,保證畫面的沖擊力。
張偉說道:“比如說,在部隊沖鋒的時候,你可以將視角轉換,從側面的角度改為使用正面的角度,給人一種人物要從屏幕上沖出來的感覺。或者可以畫一輛坦克迎面開來,邊行進邊開炮,將炮彈出膛的那一瞬間描繪出來,肯定震撼。”
張偉可是清晰的記得后世3d電影時代,在警匪片或動作片中,導演最喜歡炫技使用的一個鏡頭,“子彈襲面”。這種YS的視覺效果,令人毛骨悚然,尤其是在IMAX場里面觀影,那畫面太真實了,子彈會直接朝屏幕飛來,感覺要打到自己頭部,讓人生出一種要躲閃的感覺。
雖然幻燈片放映的效果和高大上的3d技術天差地別,但是張偉相信到時候再配上包志文鼓搗出來的特技效果和炮彈出膛的音效,還是能讓人眼前一亮的。
張偉和莊雨又討論了一天的時間,才確定每幅幻燈片的大致構圖,接下來就是局部的細描了。
可是按照莊雨的繪畫速度,先在紙上畫好草稿,再轉制到硬銅板紙框夾著的透明厚玻璃片上,畫好一張幻燈片,一天時間就過去了。
照此速度的話,全部四十七張幻燈片畫完,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這也太長了。
于是,張偉只好發動人海戰術,他叫來孫茂,又從宣傳隊找來幾個有些美術功底的隊員,包括那個叫錢思遠的剪紙藝術家,再加上張偉自己,組成突擊小組,一起繪制幻燈片。
繪畫技巧差的就畫一些次要部分,繪畫技術高超的就在莊雨指導下照著畫好的人物肖像繪制主要部分。終于在十天內完成了全部內容。
而在繪制幻燈的同時,張偉也讓包志文確定了每張幻燈片的音效和特技,并且找來莊雨推薦的老鄉程干事,讓他給幻燈片配樂作曲。等他弄好之后,張偉帶著程干事去了一趟軍區文工團,找趙副團長幫忙,請文工團的樂隊幫忙錄制了伴奏音樂。
在樂隊音樂的伴奏下,吳雪還有宣傳隊的一個男主持人,對著屏幕上面放映的幻燈片,緩緩地讀出了解說詞,在這之前他們兩人已經練了很久了,語速和感情拿捏的都很到位,再用機器將所有的音效收錄在一起,籌劃已久的《攻克諒山》就算制作完成了。
參與制作的電影小組眾人都感覺十分的興奮,有一種拍了一部大片的感覺。
趙副團長在旁邊全程觀看了張偉他們放映的幻燈片,他想看看這位多才的指導員又鼓搗出什么新東西。果然沒有讓他失望,看完放映的趙副團長不禁豎起大拇指,心里再次生出了將張偉招入麾下的心思。
還想在連隊做出一番事業的張偉,對于這種招攬只有敬謝不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