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諒山》的首次放映在團部禮堂開始了。
片頭過后,十秒鐘之后出現了第二個畫面,在山間公路上行進著的一支軍隊,隊伍中還有汽車和牽引的火炮,遠處是起伏的群山。這時音箱中除了音樂聲,還響起了腳步聲和汽車鳴笛的聲音,遠處還傳來隆隆的炮聲。
解說的聲音跟著響了起來:“在一九七九年二月下旬,參加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我軍某紅軍團指戰員們,在一舉攻克敵方縣城同登,掃清殘敵之后,人不卸甲,馬不停蹄,以迅雷閃電之勢,直撲前方重鎮諒山。”
臺下觀看的戰士們聽到隊伍行進的聲音和槍炮聲,還以為電影開演了呢,幻燈片可沒這動靜。
這個時代,在電影之前放映的幻燈片主要是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政治宣傳,這時候軍營中還沒有電視機,沒有新聞聯播可看,了解國內的政治動態最主要就是看報,其次就是幻燈片,電影組的人會把報紙上面的一些重要報道專門制成幻燈片,來宣傳中央政策,傳播時事要聞。
幻燈片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宣揚軍營中的好人好事,與電影和報紙這種高大上的宣傳手段相比,幻燈片更貼近戰士們的日常生活,可以準確及時地報道戰士們身邊發生的感人事跡。
但是這些幻燈片大多都很粗糙,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把報紙上面的字摘抄在上面,沒有任何畫面感,就跟解說員直接給大家集體讀報紙似的。
但是《攻克諒山》開頭就與眾不同,生動簡潔的畫面,配以逼真的音效,一下子就將戰士們游移的目光吸引了過來。
下面的戰士前段時間都參加了邊境戰爭,也都參加了攻占諒山的戰役,現在聽到解說詞中提到了自己的部隊,都感到十分驚喜。
看到畫面中的情景,戰士們都陷入了回憶之中。很多戰士都睜大了眼睛,盯著熒幕上面的幻燈片,似乎是想找一找其中有沒有自己的身影。
操作幻燈機的是電影組組長何建業,由于是提前錄制好的音效和解說詞,因此幻燈片的切換必須配合著解說詞的進度,做到迅速準確,所以這次由手速最快,技術最好的何組長來親自操作。
等到解說詞結束之后,畫面馬上切換,出現了第三張幻燈片,是一張從高處俯瞰諒山縣城的輪廓圖。
解說詞隨著畫面的切換,介紹了諒山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畫面再次切換,第四張幻燈片上出現了敵軍的身影,一小隊敵人正站在山頂向遠處公路上行進的我軍張望。
莊雨在張偉的建議下,采用了十分夸張的畫法,將敵人那猥瑣的身形,繪制的惟妙惟肖。
解說聲音響起,介紹道:“諒山城外的扣馬山標高八百多米,山險坡陡,草深林密,是市區的主要屏障。敵軍在這里構筑了幾十座明碉暗堡,曾經瘋狂地向我友誼關一帶發射上千發炮彈;如今,他們在山頭虎視眈眈,妄圖再次阻止我英勇的紅軍團乘勝還擊。”
隨后的第五張幻燈片上,出現了幾個人物肖像的特寫,幻燈片中幾個軍裝男子爭先恐后的圍著兩個首長模樣的人,他們在敬禮請示。
坐在禮堂前面的戰士看的比較清楚,很快有人認出那兩個首長模樣的人正是團長張大山和政委李春來,團長那標志性的八字粗眉,小眼睛,一對招風耳畫的太傳神了。
就坐在禮堂第一排的團長,一眼就認出了畫面中的自己,看著幻燈片中自己的形象,他也很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