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七月份,張偉都在忙碌電影小組的事情。
由于遠在山城,《當代》雜志發行后,《高山下的花環》所引起的轟動,張偉此時還不是很清楚,最近他只是偶爾聽身邊有人議論過這篇文章,但是也沒在意。
《攻克諒山》幻燈片在團部禮堂的放映取得成功之后,第二天團長和政委表揚了電影組的創作熱情,并指示電影組盡快在全團范圍內組織放映,讓全團官兵都看到這部優秀的作品。
于是張偉和何建業商量之后,決定電影組全體人員兵分兩路,一路由何建業帶隊,一路由張偉親自帶隊,同時在兩處營地進行放映。由于幻燈片和《小花》的拷貝都只有一份,所以只能錯開放映時間,并且采用跑片的方法在兩地輪換放映。
一組先放映《攻克諒山》,另一組先放映《小花》,然后再用團部的小汽車來回串換影片。
電影組馬不停蹄,在四天時間內就跑遍了全團的所有單位。
兩部影片的風格截然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官兵中間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有的戰士喜歡《攻克諒山》的激情澎湃,有的戰士更喜歡《小花》的情感細膩。更多的戰士則對兩部影片都十分的喜歡。
軍營放完了之后,張偉將兩路人馬合一,讓何組長帶隊開始了慰問部隊周邊群眾之旅,帶著電影組到附近的鄉村公社,給老鄉們免費放映。
這也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深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體察民情民意。
張偉沒有隨隊行動,而是留在了辦公室,繼續處理軍區下達的學習任務,這時坦克連的吳連長找了過來。
之前在一連的時候,張偉就在梁連長的介紹下認識了吳連長,但是兩人見面只是點頭示意,沒有過深交。
吳連長性格和靳開來很像,也是十分耿直豪爽,但是他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像靳開來那樣愛發牢騷,所以還頗受團長的賞識,傳聞吳連長馬上就要高升,調到下面的營任軍事主官。
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
張偉能感覺得出這位吳連長有點看不上自己前任那有些娘炮的性格,卻不知現在自己在他的眼中形象已經完全改變了。
不說張偉在戰場上面滾地雷陣的英勇表現,單說張偉能夠主動承擔起梁連長犧牲后的債務問題,這份深厚的戰友情誼,就值得吳連長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