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張偉準備去拜訪馮慕先生,昨天和編輯部的人吃完飯,臨分別時,張偉從孫哲那里問來了馮慕老先生家里的地址。孫哲還告訴他今天是周末,老先生一般都會在家。
張偉按照孫編輯給的地址,很快便找到了馮慕先生的家。敲開了家門之后,來開門的是一個老婦人,張偉猜想大概是馮先生的愛人,就遞上禮品,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然后被她請進了屋內。
老先生的家里面陳設很簡單,只有那鋪滿一面墻的書架十分顯眼,上面密密麻麻的擺滿了藏書,書房內也到處都是稿件。
馮慕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并沒有退休,還在擔任《文藝報》的主編,周末放假在家也沒休息,還在看著來稿。
馮慕出身于名門世家,父親是北師大的著名教授,會多國外語,翻譯了很多國外名著,《馬可波羅游記》就是他父親翻譯的。
馮慕十七歲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十九歲奔赴延安,先后在抗日軍政大學和魯樹人藝術學院學習,從那時開始幾十年來一直投身于華國的文學藝術事業。
在幾十年的文學編輯工作中,馮慕結識提拔了很多年輕作家,尤其是在三年前,運動剛剛結束的時候,文化部剛剛恢復,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馮慕就是主要的負責人之一,他參與并領導了文藝界的撥亂反正工作,為很多作家恢復了名譽,在文藝界具有很高的聲望。
張偉看到老先生抬頭看自己,忙自我介紹道:“馮老先生,我是張偉,《花環》的作者。我是和孫編輯打聽的您家的地址,《花環》當初發表的時候還有賴于您的幫忙,我一直想登門表示感謝,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
馮慕看著張偉,沒想到他這么年輕,看著就有朝氣,又看到妻子拿進來的茶葉,說道:“我當初也是看在這部作品真實深刻,確實不錯,才順手寫了篇文藝評論,你能登門來看看我就好,不要帶什么禮物,這茶葉待會還是拿回去吧。”
張偉不想把茶葉帶回去,只能胡謅,還真被他想到了說辭,他說道:“我本來也是想空手來的,是我父親知道我要來拜訪您這位大學者,特意要讓我帶點兒禮物的,他說不帶禮物就登門的話會很失禮。”
馮慕有些詫異,問道:“你父親是哪位?”
張偉說道:“我父親是張云光,現在在帝都軍區任職。”
馮慕前半生一直在軍隊任職,后來六十年代的時候才調去地方的出版社,他就曾經在張偉所屬的十三軍任職過文化部長,而張偉的老爹在解放前也在十三軍干過,所以二人雖然沒有打過交道,但是都彼此聽說過對方。
張偉這兩天和老爹閑聊的時候就說起過馮慕這個人,張云光對他還有寫印象,說這個人也是一位很正直的老革命。
張云光的名字對于馮慕來說可是如雷貫耳,鼎鼎大名,這位當年可是能讓中野和華野的幾位老總經常掛在嘴邊的人物,只是馮慕沒想到張偉會是那個打起仗來不要命的張瘋子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