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省地處低緯度地區,橫跨北回歸線,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氣溫都不低,而且降雨特別充沛,尤其是春夏季節,經常出現連綿陰雨的天氣,劇組前段時間在邊境拍攝時就經常被連綿的雨水耽誤拍攝,不然早就結束拍攝了。
張偉和任導演還有小李三人早早來到了機場,“小羚羊”只是一款輕型直升飛機,座艙不大,采用并列雙座機制,共有兩排五個座位,和能夠搭載十多名士兵的“黑鷹”沒法比。
張偉已經提前和阿隆溝通好了,任導演也說服了測試團隊中的中方代表,飛機上除了阿隆和一位記錄測試數據的中方工作人員之外,剩下的位置都留給劇組用于拍攝。
任導演事前已經做了分工,他將劇組分成兩隊,地面組還是由副導演來指揮,畢竟之前的訓練一直是他在負責,天空組則是任導演帶領的這個三人小組負責,他本人負責拍板確定拍攝方案,小李負責具體的攝影,而張偉這個軍事顧問這回成了攝影顧問,任導演認為他之前提出的很多拍攝建議都很有用,而且三人里面就他和法國人混的最熟,帶上他也有利于溝通。
由于飛上天之后就再也無法和地面進行聯系,所以任導演只是和副導演約定好了幾個時間點,地面演員按照商定的時間開始走位,天空的攝影機擇機進行拍攝。
機場距離盤江岸邊有十多公里,飛機在早晨八點的時候起飛,起飛之后天空組三人立即開始感受起這不一樣的拍攝環境來,直升機里面坐滿了五人還是略顯擁擠。
飛機剛開始起飛時,螺旋槳帶動起來的氣流很大,直升機劇烈的搖晃著,耳邊根本聽不到其他人的聲音,只能用手勢交流,不過等到飛機升高到一千米左右的巡航高度時,震動和噪音就減弱了許多。
飛機直奔著盤江岸邊飛去,當飛機穿過一片起伏的丘陵到達岸邊時,地面的副導演已經按照之前商定的計劃展開了全部的兵力,演繹著進攻的場面。
這場戲劇組已經拍了幾天了,但那都是在地面,置身于人群之中還沒什么感覺,而此刻當飛機越過最后一個小山包,全部的戰爭場面映入眾人眼簾的時候,眾人不禁驚呼,雖然只有千人左右,但是在岸邊鋪展開來,那場面也是極其壯觀的。
只見橋面上,四輛坦克在硝煙中昂首挺進,后面上百名戰士跟隨著戰車的步伐交錯前進,河面上已經有幾艘小船載滿了士兵,奮力的向著對岸劃去,更多的船只還在岸邊等著戰士登臨,岸邊陣地后面架設的火炮在不斷地開炮轟擊著對岸的敵軍。
張偉讓阿隆將飛機下降到兩百米左右,小李也在任導演的指揮下架設好了鏡頭,直升機一側的窗戶被打開,鏡頭伸了出去,立刻有風從窗戶灌進來,但是不是很冷,反而很涼爽。
直升機先是沿著岸邊平飛,從側翼穿插過戰場,小李把鏡頭伸出飛機的窗戶,向斜下方俯拍,將沿著岸邊一字排開的進攻部隊全部收了進來。
拍攝時小李整個上半身也要探出窗口,為了安全起見,張偉事先找了幾根繩子綁在了小李的腰上還有攝影機的把手上,他和任導演在后面使勁拽住,防止不小心摔落下去。
直升機飛到下方戰場盡頭時,一組十幾秒的長鏡頭就拍好了。
阿隆駕駛著飛機向右轉駛出岸邊的上空,在丘陵上面繞了一圈之后又回到江邊,這次直升機從戰場的中部向前直飛,越過大鐵橋,將鏡頭投向遠方敵人的陣地。
兩組鏡頭拍攝結束,小李收回身子,癱坐在座位上,雖然剛才只是拍了兩組鏡頭,但是他已經有些力竭了。在上百米的高空把身子從機艙探出去拍攝,這讓以前從沒坐過飛機的小李有些后怕,但是為了完成拍攝任務,他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