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說道:“你不明白,那是一種情懷,我們大陸的孩子從小就從課本上面了解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很多人都希望有一天可以去游一游阿里山,看一看日月潭。”
后世在2011年國家旅游局開放大陸居民去灣灣地區個人旅游之后,國人去祖國寶島一游的熱情被徹底激發了,甚至突破了一年千萬人次。但是去過的很多人都表示這次被語文課本坑的有點慘,日月潭原來就是個小水坑,阿里山的姑娘也不像歌里唱的那樣美如水,簡直是猛如虎啊。
楚筠說道:“會有那么一天的,我父親就經常對我說這句話。”
經過一起看日出的經歷之后,兩個人更加熟悉了,這回張偉主動約楚筠下午一起去三疊泉去看瀑布,這里有“廬山第一奇觀”之稱,有趣的是,歷史上這里長期未被發現,甚至是到過它的上源屏風疊的李白和在它下游白鹿洞講學的朱子都不知道近在咫尺的美景,直到南宋時才被一名進山砍柴的樵夫發現,之后漸漸贏得美譽。
第二天早上張偉又用自行車載著楚筠去看日出,之后幾天兩人算是結成了驢友,每天早出晚歸,徜徉在廬山的美景之中。
楚筠給張偉留下的另一個印象就是她的衣服樣式真多,她幾乎每天都會換一身裝扮,而且每種搭配都是那么的賞心悅目。
直到九月初的時候,張偉要離開廬山了,《花環》的劇本終于準備好了,魔都的劇組馬上就要開機了,徐廠長打電話過來請他們回去確定最終的演員。
兩人最后一次見面的時候是去東林寺游玩的時候,在喝了寺里著名的“聰明泉”的泉水以后,張偉對楚筠說道:“楚小姐,我明天就要走了。”
楚筠正對著泉水旁邊的石碑拍照,聽到張偉的話一怔,問道:“你要去哪里?”
張偉說道:“我要回魔都,那里還有工作要做。”
這兩天張偉一直沒有機會告訴對方自己還是名作家的事情,楚筠還一直以為他就是一名軍人呢,也不敢問太多關于他的工作的事情。
楚筠說道:“哦,你的部隊是在魔都么?”
張偉說道:“不是,我是去魔都電影廠辦點事情,到這個月中旬的時候會去金陵讀軍校。”
楚筠不舍的問道:“那我們什么時候還能見面?”
張偉說道:“有緣自會相見。對了,我這里有一個臨別的禮物送給你。”
說著張偉拿出一疊草稿交給對方。
楚筠接過來翻了兩下,好奇的問道:“這是什么?”
張偉說道:“是我剛剛寫的,那天去含鄱口看日出的時候,我不是跟你說我在創作一本么?現在寫好了,送給你一份,你可是第一個讀者哦。”
楚筠說道:“你還真是作家啊?我還以為你是隨口說的呢。”
張偉說道:“我可沒有騙你,我寫了好多呢。”
楚筠說道:“算我信你了,我以后可以給你寫信么?”
張偉說道:“當然可以,我把地址留給你。”
楚筠說道:“爸爸跟我說你們這邊對于海外關系管理的特別嚴格,你不怕犯錯誤么?”
張偉一愣,來自于后世的他還真沒想到這一層,包括這些天和楚筠的接觸,他也沒有什么避諱,也許正是這種態度讓初次來大陸的楚筠感覺到了他的與眾不同。
張偉說道:“現在已經不是那些年了,華國以后會變得越來越開放包容,你回去米國的時候可以讓你父親有機會一定要回國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