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對于劇情已經熟悉無比了,可是旁邊的楚筠卻是看得津津有味,她來華國之后還沒進過電影院,在米國的時候也都沒有看過大陸拍攝的影片,小時候在灣灣就更不可能看到了。
此時在米國能看到的華語片基本都是功夫片,不得不說李小龍對于華國武術和華語功夫片在全球的推廣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只是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肯定會在好萊塢取得更大的成績。
楚筠一個女孩子不怎么喜歡看打打殺殺的功夫片,但是她所認識的華人影星還是只有李小龍,實在是后者的影響力是世界級的。
楚筠從來沒看過華國的戰爭片,對于熒幕上面所展現的一切都很好奇。
《攻克諒山》在故事題材上和八一廠那些經典的戰爭影片沒啥卻別,甚至可以說是套路化嚴重,但是這并不能就此說這部電影不好看,反而是讓影院里面的觀眾們都看的很投入。
張偉注意到旁邊不遠處的一對小情侶已經停止了嘀嘀咕咕的打情罵俏,開始聚精會神的看著銀幕。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這部電影完全是按照寫實的手法來拍攝的,沒有加入任何無關的支線情節,甚至是對白都很少,從第一分鐘開始就讓觀眾感受到了緊迫的戰場氛圍。
銀幕上面戰斗場面不斷,而且花樣百出,從山頭正面攻防戰,到小分隊迂回敵后從天而降的奇襲,再到碉堡爆破戰,接著是雙方坦克混戰,最后還有一段大規模的渡河作戰,所有戰斗一氣呵成,讓人眼花繚亂。
張偉在任導演第一次和他溝通的時候,就把最初拍的幻燈片拿出來讓他看,并且對他說在拍攝的時候不要追求什么思想性和藝術性,不是任何影片都適合這么搞的,這部電影只要能夠表現出戰爭的正義性和戰斗的激烈殘酷就好,這樣才能讓觀眾生出同仇敵愾的心情,并且獲得淋漓盡致的觀影快感。
從這前半個小時的影片來看,任導是聽進去了自己的意見,這半個小時里面影院的音響里面槍炮聲幾乎就沒有斷過。
這時電影放映到了主攻連的劉連長為了保護戰友而犧牲的那一幕,在他倒下去的時候,電影里面響起了慷慨激昂的歌聲,這是張偉專門為電影創作的插曲。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卷旗,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忙忙,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何夕百死報家國,忍嘆息,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愿守土復開疆,堂堂華國要讓四方來賀!”
震撼人心的旋律和悲壯的氣息瞬間將觀影的氣氛推向了**,這一首《精忠報國》后世的華國人幾乎都耳熟能詳,不太會唱歌的人都能吼兩嗓子,因為歌詞寫的實在是太熱血了,唱出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聲。
張偉一直感覺這首歌用來當一部武俠劇的片尾曲太大材小用了,因此在桂省拍攝電影時就把他寫了出來交給任導演,沒想到被他用在了這里,倒也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