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導員還算挺通情達理的,把楚筠寫給張偉的信件還給了他,還稱贊照片上面的姑娘長得不錯,但是全隊通報批評卻是撤銷不了了,而且還要讓張偉在區隊會議上面做檢查。
黃大隊長事后專門去教務部門查看了一下張偉的檔案,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小瞧了對方,看對方年齡小就下意識的認為對方是跑來鍍金,沒想到這卻是一個猛人,竟然敢去滾地雷陣,比自己這個大老粗還生猛,偏偏對方不僅不粗,還是個大作家,還懂那么多軍事理論,這么一對比,自己倒是像一個小人了。
信件事件過去之后,張偉的軍校生活平靜了一段時間,每天除了上課學習之外,他還經常和曹教員討論兩伊戰爭的局勢發展,和李教導員一起撰寫有關特種部隊訓練,編組和作戰方面的研究論文。
張偉讀過信件之后,按照楚筠給他留的米國地址寫了一封回信,他還是第一次往國外寄信,沒想到郵局還有這功能,其實華國在1972年就已經恢復了在萬國郵政聯盟的合法席位。
就是郵資有點貴,寄一封信居然要一元六角錢,而且信件檢查也比較嚴格,聽工作人員說航空平信大概半個月左右就能夠送達,于是張偉開始掐著時間計算著回信。
一個月后張偉并沒有等到楚筠的回信,卻等來了《當代》雜志的編輯孫哲。
他們兩個人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系了,孫編輯也是到金陵出差順便來看看張偉。
孫哲看到張偉就抱怨道:“你小子躲到這里來了,害得我被我們主編訓斥了一頓。”
張偉奇怪的問道:“為什么?”
孫哲說道:“還不是因為你的那篇《廬山戀》,居然發表在了《魔都文學》雜志上面,你可是一向和我們雜志合作的啊,結果我們主編就說我平時不關心經常合作的作家,造成了優秀作品的流失。”
張偉和孫哲已經算是非常熟悉的了,當初還籍籍無名的時候就是被對方發掘出來的,他沒有理對方的抱怨,而是問道:“《廬山戀》刊登出來了么?反響如何?”
張偉上次拿到了《魔都文學》的樣刊,送給了楚筠,等到雜志出版的時候他已經入校了,最近一直在潛心研究軍事理論,根本沒時間去關注發表之后的動向。
孫哲說道:“你還不知道啊?”
張偉說道:“恩,最近一直在學校寫論文,也沒時間出去。”
孫哲說道:“你這部作品大受歡迎啊,和你去年寫的《花環》相比都絲毫不差,據說《魔都文學》這一期的銷量都突破三十萬份了,最近好多雜志都在轉載你的這部,我都感覺奇怪,你明明是寫軍旅文學的,現在去寫愛情也這么受歡迎。”
張偉大感意外,他在發表《廬山戀》時,還擔心的質量,才沒有拿給孫哲,而是在徐廠長的推薦下拿去了《魔都文學》發表。
因為曾經這部作品是直接拍成了電影,根本就沒有同名的,所以發表之前他也不確定的成績如何,他說道:“這我可沒想到,我還以為沒幾個人會看到呢,你跟我說說報紙上面是怎么評價的?”
孫哲說道:“報紙上面的評價好壞各半吧,有人說你不去好好的寫軍旅文學作品,反而寫這些膚淺的愛情故事,是創作能力的一種倒退,但是讀者喜歡啊,他們說這是新時期的愛情故事,讓人看到了祖國的秀麗風光和愛情的純真美好。”
張偉仔細想了一下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然后發現這個時代不僅愛情題材的電影少,純粹的愛情題材的作品也很少,有一些也基本都是描寫山旮旯里面的鄉土愛情,像是《廬山戀》里面這么時尚,還帶有點小資情調的愛情故事自然更吸引人,而且女主角的華僑身份也讓此時和外界接觸很少的國人浮想聯翩。
里面耿華和周筠兩個人一邊享受風景一邊談戀愛,兩人從初識時的羞澀到相愛后的大膽執著被描述的淋漓盡致,而且其中還有著老一輩化干戈為玉帛,共同企盼祖國早日統一這樣的描寫,就更和時代共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