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蹦蹦跳跳離去的蘭帊兄妹,魏相搖了搖頭,重新將目光收回。
經過一天的觀戰,魏相十分肯定的得出結論——赤狄人無論是在武器裝備、軍事組織還是在戰陣紀律上都全方面落后于華夏諸侯。
赤狄已經是華夏化程度較高的部族,赤狄尚且如此,其他戎狄蠻夷們被花式吊打也就不足為奇了。
封邦建國的制度,下每一位卿大夫都有著十分強烈的開拓進取之心,這一點中西皆然。
為什么晉國在春秋中期公室已經明顯衰微的情況下各大卿族還能夠維持一定的體面沒有把狗腦子打出來,就是因為當時晉國還有向外擴張的空間,六大卿族之間還能有擴張領土的機會。
等到晉國幾乎占領了整個太行山,周圍的領地國家全是難啃的硬骨頭之后,對外征戰的風險大大提高,反而消滅晉國內部敵人成為了新的領土獲得來源,而且和勞師遠征相比這樣消耗的實力似乎也并不算太大了。
于是,內亂迅速在短短幾十年內一次次的爆發,眾多卿族先是在一次次的內訌之中變成了六個,然后六大卿族很快又變成四個,最后四大卿族在晉陽之戰中以趙韓魏滅掉智氏結束,最終導致了晉國的滅亡。
作為春秋時代最強大的霸主國,晉國的經歷其實就是封邦建國制度在華夏盛極而衰的象征。
時代是在不停進步的,而時代進步最開始的標志必然是思想界的突破。所以在春秋后期,百家爭鳴開始了。
在儒家、墨家、楊朱各自一時瑜亮之后,法家終于脫穎而出。
以成熟法家思想為主導,以管仲、李悝等法家先賢為榜樣,站在魏國巨人肩膀上的秦國吸取了經驗在商鞅變法之后崛起,以嶄新的中央集權制建立了華夏時代新形勢——大一統王朝。
中央集權制從此取代了分封制,反而是西方因為并沒有出現百家爭鳴這樣的思想突破,反而走了神權高于王權的歪路子,因此當大一統的思想和強大的華夏王朝一代代繼往開來時,歐洲眾多國王(諸侯)和領主(卿大夫)們還在中世紀教廷壓迫眾生的黑暗中苦苦探索。
然而正所謂禍兮福所倚,黑暗的中世紀最終開啟了新的思想突破——文藝復興,在思想的解放之后邁入了資本主義時代。
而華夏這個時候依舊還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中央集權制的死循環之中不斷的摸索。
在宋朝、明朝兩次資本主義萌芽被打斷之后,當華夏歷史發展到了清朝,中央集權制終于因為軍機處的成立而達到巔峰。
所謂物極必反,依照歷史的慣性而言,原本達到巔峰的中央集權制應該和華夏在春秋時代的分封制一樣迎來漫長的下坡路,隨后必然出現的是如西方文藝復興般的思想再突破,緊接著就會是華夏新的再蛻變和突破。
只可惜天下并不是只有一個華夏,當清王朝剛剛從中央集權的巔峰往下走沒有多久,在華夏蛻變和突破之前,英國人的堅船利炮就已經來了。
所以說,落后就要挨打,發展科技才是王道,咱們作為穿越者,這該擔負的責任也得早點擔負起來啊。
魏相重重咳嗽一聲,將這些念頭從腦海之中驅逐開去。
想這些有的沒的,還是先顧好自己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