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宛城。
呂布正在南陽書院講學。
嗯,是講學,呂布將自己一生帶兵心得拿來教授弟子,對于呂布本身而言,對兵法和戰陣領悟也更深了幾分。
張遼帶著李儒來到書院時,正看到呂布在那里教授弟子們騎戰之術,張遼想要呼喚,卻被李儒叫住:“溫侯既然還在授課,文遠不妨帶我一觀這南陽書院如何?”
原本,知道呂布效仿關中建立書院時,李儒的感覺是有些哭笑不得的,南陽連各縣縣令用的都是原本的縣吏提拔起來,哪來的人幫他們教書。
但真到了南陽書院之后,李儒發現一些不同,南陽書院跟關中各大書院教授的不同,關中書院教授的還是以學問為主,兵法當然也有教授,但只是其中一門而已,而到了南陽書院,這里專修兵法、武藝,反倒是教授學問的很少,也只是教人識字而已。
“也好。”張遼點點頭,關中是書院興起的地方,張遼也想跟李儒求教一番。
當下,一行人陪著李儒在書院四處參觀,周圍魏續、宋憲等將官也無怨言,如今時代不同了,呂布威名雖在,但這天下局勢已經日趨明朗,陳默、曹操、袁紹三分中原,南方有江東、荊州,呂布雖勇,但數次南下圖謀荊州卻被水道阻隔,他們擅長陸地征戰,但這水上作戰卻非他們所長。
呂布也漸漸息了南下荊州的心思,但往北便是陳默,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著,往東是曹操的地盤,他們也曾攻占城池,但最終還是糧草不濟,被曹操給趕回來樂。
雖然沒有定下名分,但陳默如今是呂布的靠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也因此,這次李儒前來,眾將都相當客氣。
李儒在張遼等人的陪同下,游覽了一番南陽書院,怎么說……這里更像一個培養將軍的書院,教的基本都是行軍打仗的學問,還有專門用來推演征戰的沙盤,呂布還效仿陳默大肆搜羅工匠,原本是為了制造器械、兵器,卻也變相的改變了南陽民生。
因為不滿呂布效仿關中制度,南陽世家豪族在揭竿而起幾次被鎮壓之后,紛紛逃離,這也是呂布無人可用的根本原因,但也因此,使得呂布能夠更好地效仿關中法度。
雖說如今曹操、袁紹治下,也有效仿陳默的影子,但學得最徹底的,還得屬呂布,呂布在興平年間便來到南陽,經過這些年的治理,南陽也有了屬于自己的運營體系,不說富庶,但百姓也不至于餓死,畢竟南陽再大也只是一郡,還有數縣在曹操手中占著,管理壓力相比于陳默來說那可輕松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呂布之法能夠貫徹,當年或許手忙腳亂,但這些年下來,也漸漸有了自己的運轉方式。
這也是為何劉表明明占據荊襄之地,兵多糧廣,而荊州世家對于劉表從呂布手中奪回南陽也是持支持態度,但卻始終奈何不了呂布的原因,不止是過了漢水地界,荊州軍打不過呂布手下的精兵悍將,更重要的是南陽雖不及荊州富庶,但軍隊的執行力卻快的恐怖,劉表這邊剛有動作,呂布這邊的弓箭手可能已經站在河畔等著對方過來挨打了。
“文優先生覺得南陽書院如何?”張遼笑問道。
“雖與關中各地書院不同,但卻已自成一脈,難怪主公亦如此欣賞溫侯,果有獨到之處。”李儒捻須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