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武義定下來的策略,如果武義戰死或是不能及時主持防務,那接下來為了避免被敵軍所趁,就會由成方繼續暫代武義,不至于三軍因為武義的戰死或其他原因失了統屬致使大亂。
從一開始,武義就不是害怕,而是要將后方徹底經營穩固,然后才會準備與敵軍決一死戰,這樣做雖然可能錯失很多戰機,但陳默當初教武義的第一條就是莫貪便宜,戰場上可沒有白給的便宜,這也是武義自領兵以來鮮有敗績的原因,無論你用什么計策,我都不管,最后要打也是跟你正面硬杠,這種思維模式下,想要靠計策來贏武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一點,曹營謀士猜測的沒有錯,武義確實統帥不了五萬大軍,所以他花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來安排著五萬大軍,即使在自己不在的情況下,這些大軍也可以在各級將領的指揮下作戰,做到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盡善盡美,然后才率領一萬大軍出兵與夏侯惇、曹洪決戰。
只可惜,曹洪和夏侯惇先入為主的認為武藝只是單純的不敢出戰,加上又已經準備撤兵,輕敵大意之下,這一場仗,可說是兩人領兵以來敗的最莫名其妙的一場,哪怕回到白馬,兩人也沒明白武義究竟在想什么。
明明這么悍勇一個人,不可能是那種龜縮不出的性格。
而事實上,武義的用兵方法其實并不難揣摩,先把后事準備好了,然后再拼命,只是這個準備時間是根據自己統兵數量來做決定的,等他準備好的時候,曹洪和夏侯惇已經準備退兵了,正好被武義趕上,因此有了這場勝利。
曹洪與夏侯惇灰頭土臉的回到白馬時,曹操還有些茫然,昨天剛剛收到曹洪的信,正準備回信讓他們收兵,怎么這就回來了?
當聽聞戰敗時,曹操也有些懵,武義這么厲害?
“此人竟能算準了你們退兵?”曹操聽得有些莫名驚訝,看向郭嘉等人。
郭嘉搖搖頭,這種情況下,換做自己是武義也不可能精確算計到對方何時退兵。
莫非那武義與陳默一般,也是個智謀之士?
曹操仔細回想著與武義之間的回憶,搖了搖頭,一點兒都不像啊。
武義這一仗,卻是將曹軍一眾謀士都給震驚了,若這是算準的,那這武義就有些恐怖了。
程昱對著曹操一禮道:“主公,如今延津已難以攻下,不如我軍轉道與那袁尚結盟,共討鄴城,只要鄴城到手,則冀州依舊是我軍囊中之物!”
武義不可能這般厲害……
曹操腦子里還在回想著這件事,聞言沉吟片刻后,點點頭道:“也好,便先破陳默……吧~”
這也是個一肚子鬼主意的貨色,不好對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