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秩序,這里的粥足夠,慢慢來!按照衙署發放的牌號前來領粥。”襄陽通往江陵的驛道上,陳默派了不少人馬沿途設了臨時的驛站來給那些被救回的百姓發粥,陳默有過流離失所的經歷,所以對于如何安置百姓,陳默還是有些心得的。
這些沿途開設的驛站,每隔十里一座,鄉民們手中有發放的號牌,每人每日可以領三次,為了避免有人投機,各處驛站都有專門的將士在看管,負責維護秩序的同時,也是為了讓百姓盡快回鄉,別為了幾碗粥故意拖慢行程。
也幸好陳默帶來的兵馬足夠,糧草也多,加上襄陽城的倉庫也被陳默給攻占了,不然的話,這幾十萬流民要重新安置還真不容易。
不過這樣一來,行進速度無疑就是被拉慢了,但不要緊,雖然諸葛亮這一手惡心,但陳默最擅長的就是從不利中找尋有利于自己的條件,這次流民回歸,可以迅速幫陳默,幫明軍在荊州民間建立聲望,處理得當,劉備在荊州的根就等于被陳默給挖了。
要知道,一直以來,劉備在荊州都是在不遺余力的宣傳明軍如何惡毒、霸道,但如今有仁義之稱的劉備軍在裹挾百姓,把百姓當做阻攔明軍南下的工具,而被傳揚的如同惡魔一般的陳默,卻在這個時候放棄追擊諸葛亮,反而認真的在救濟百姓。
造謠、輿論這種事情,在陳默手中玩兒的也不是一兩次,諸葛亮此舉雖然讓他暫安,卻也給了陳默一個在荊州扎根的機會,這得失之間,最終是誰得的好處最多還真不一定。
陳默自小生于田間,最是清楚百姓的想法,這年月,若非活不下去,誰愿意背井離鄉?你要說這么多百姓都是感念劉備仁義,自愿跟隨,跟尋常百姓說說便罷了,跟陳默說,先看看這些無需將士驅趕,在沒了荊州軍裹挾之后自發往回跑的百姓吧,陳默往回搶人可沒有任何強迫,他只是命各部盡最大可能打擊荊州軍,將裹挾百姓的荊州軍給擊潰。
“本來正是春耕的時節,這般大規模遷民,荒廢了多少良田?”陳默坐在馬背上,看著從南向北,浩浩蕩蕩一眼看不到頭的流民群,搖頭嘆道:“聽說劉備這些年因為年年征兵,賦稅極高,如今又經此厄難,現在回來,就算補耕,今年收成怕是也不會太好,派人通知公達一聲,南郡今歲免去除士紳外所有百姓的稅賦。”
“喏!”陳默身旁,張郃答應一聲立刻去安排。
“王上,這么做,那些士紳能同意么?”一旁典韋好奇道。
“我也沒加稅,而且正好看看這荊襄之地,士紳占地有多少。”陳默笑道:“而且免掉百姓的稅賦,士紳心里或有不平,但如果同時減免,很多人家還是活不下去,士紳會借此機會向百姓兼并土地,諸葛亮此舉,其實對士紳來說是好事,他們可以趁機兼并,但現在有這個免稅政策,士紳或許會找機會避稅。”
“如何避?”典韋好奇道。
陳默看了看他,笑著搖頭道:“有些事情,說出來就不靈了,我還指著借此機會,重分荊襄土地,不強奪也能把地拿到衙署手中,所以士紳與百姓之間的對立是必須樹立起來的。”
典韋不解的撓了撓頭,陳默說的東西他不是太懂,但他知道,每當陳默這么笑的時候,肯定會有人倒霉。
“行了,去前線看看吧,江陵或許便是這荊州最后一仗了。”陳默催了催馬兒,劉備在荊南雖然也一直在大力發展,但想要把這些地方發展出來,不是幾年可以辦到的,甚至給劉備二十年,也不可能把荊南發展到跟南郡一般的地步,荊南四郡加起來都比不上。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