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諸葛亮在當陽一帶停下來,后方傳來的消息讓諸葛亮心中五味雜陳,陳默沒有急于追趕自然是好事,這代表諸葛亮的計策成功了,但他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陳默的做法,讓諸葛亮莫名的感覺有些難受和慚愧,畢竟一直以來,劉備這邊都在不遺余力的向民間釋放陳默霸道、蠻狠、草菅人命的傳說,陳默治下百姓是如何水深火熱,以此來建立百姓心中對陳默的排斥感。
這年月,謠言的威力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大多數百姓可能一輩子都在那么幾畝地之間,對外界的認知,多半是從衙署這邊獲得,所以陳默治下生活如何,時間久了,也自然就跟荊州衙署所預料的那般,覺得陳默治下百姓水生火熱,民不聊生。
但謠言就是謠言,等真正體會的時候,所有的謠言在事實面前會顯得不堪一擊,最鮮明的對比就是稅賦,因為陳默大規模實施軍屯的緣故,所以大多數地方,都已經恢復到十稅一的地步,明明陳默很少管事,但明王治下卻吏治清明,這些都是如今的劉備所沒辦法提供的。
不是不想,而是要以一州之力對抗陳默,不提高賦稅,根本不可能在幾年的時間里拉起十萬大軍。
現在,隨著這次南下退守江陵,之前數年苦心經營的人心,到這一刻雖然暫時遲緩了陳默的行軍速度,但卻也將他他們制造的謊言給戳破了,這場逃難,誰是笑道最后的人,真不好說。
不,從大局上來說,荊州軍現在已經敗了,這次人心的丟失,也不過是讓這場敗仗更徹底一些而已。
唉~
主公,亮已經盡力了!
看著遠處緩慢前行的百姓,不時能聽到啼哭之聲,諸葛亮默默地閉上了眼睛,他也沒想到,自己出山,最終卻是這樣的結局,或許當年不該貪南陽,而是當時就該直接攻取巴蜀,或許眼下就不是這樣的結局。
如今面對陳默的煌煌大勢,諸葛亮第一次生出一股難言的無力感,這個對手太強,而且足夠謹慎,不計較一時之得失,無論性格還是能力,陳默幾乎完美無缺。
能與這樣的敵人做對手,是幸事,也是不幸。
“轟隆隆~”
遠處突然出現一陣輕微的轟鳴之聲,諸葛亮眉頭一皺,這個聲音他太熟悉了,是明軍的騎兵。
張飛聞聲,直接翻身上馬,對著身邊幾人喝道:“爾等護送軍師回江陵,我去會會他們!”
“翼德,當心!”諸葛亮開口道。
張飛雖勇,但明軍也不差,這些天來遭遇的任何一支明軍,其戰力在荊州軍之上,哪怕是張飛,也不敢保證同等數量下就一定能勝,更何況這次面對的還是明軍的精銳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