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一個契機讓你決定輟學創業的呢?”
“其實事情并不像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樣,我的輟學其實是因為父母的意外去世……”
陳牧在女主持人的引導下,開始講述起了自己父母去世后的經歷,包括他如何在疆齊省辛苦經營父母的加油站,又如何萌生了搞農家樂的想法,最終把農家樂搞起來,并開始承包農場種樹的事情。
任何事情,用不同的方式和心態去表達,都會給人產生不一樣的感覺。
對陳牧來說,父母去是本來是一件很讓人悲傷的事情,可他卻不想說得太多,基本上是一兩句話就帶過去了。
然后他著重講述了搞農家樂的過程,這里面的樂子就很多了,他專門挑選有趣的事情和女主持人分享,讓話題變得輕松愉快,整個采訪氛圍變得無比融洽,采訪流程也推進得如絲般順滑。
女主持人其實本來還準備和陳牧聊一下他父母去世的事情,這里面可以灑一灑狗血,引起觀眾的共鳴。
可是陳牧并沒有就這個話題多說,就滑過去了,讓她覺得非常順其自然,一點都沒有滯礙。
等她意識到這個情況,陳牧已經在分享他發展農家樂時的趣事兒了。
這讓她心底感覺有點驚訝,只覺得陳牧有著一份很了不起的控場能力,這并不是那種會讓人感到不適的強勢控場,而更多的是對心理層面微妙把控,讓人甚至都有點無感。
這就很厲害了……
女主持人開始意識到了這個夏國年輕人的不一般,對這一次的采訪也變得更加認真起來。
陳牧沒想那么多,他本來就是個擅長交際的人,學過心理學,也學過博弈學。
有些東西是在他骨子里的,他具有天賦。
不過真正讓他懂得如何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里的,是之前和黃品漢一起去了濱海的一行。
那一次,可以算是他的一個心靈上“覺醒”,讓他真正懂得了如何把控人心。
“這么說,你之所以開始做育苗生意,是因為你自己想要種樹,對嗎?”
“是的,我想種樹就是我開始育苗生意的契機,在這之前我認識我們現在的妻子阿娜爾古麗,她是一名農林方面的科研人員,她教會了我很多育苗方面的知識,我的育苗生意就是這樣開始的……”
陳牧又開始介紹起了他的育苗生意,介紹的時候他祭出自己拿手的宣傳手段,無數次提及“牧雅林業”的名字,還把自家的樹苗得到聯和國環境規劃署和夏國公家林業菊采購的事情說了出來。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找兩個牛逼機構為自家公司背書,好引起觀眾們的注意,等以后有相關的企業或者個人看到了,或許會成為他們公司的客戶也不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