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偌大的漠南地區,已經相當于一個兩個省的面積,沙漠,草原,還有耕地,除了紅襖軍屯兵的三個地方,再無人煙…
蒙古部落們剛剛回到漠北,就收到了忽必烈的新命令。
放出所有漢人驅口,收拾一切東西,準備全體向西遷徙!
絕對的石破天驚。
放棄漠南,便相當于放棄了蒙古本部半壁江山,還要放棄漠北向西遷徙?
開什么玩笑?!
這幾乎,遭到了絕大多數蒙古人的強烈反對。這里可是漠北,難不成漢人還能打過來不成?
放出漢武帝打匈奴,遠征漠北,雖然贏了,但那是把整個國家的都差點給打廢了。
要越過大漠作戰,何其困難?
而且就算紅襖軍來了,那又如何?他們能在他們還不回去?
等漢人走了,咱們不還是草原上的主人?
這是所有游牧人的想法,也是所有漢人的想法,但這不是楊浪的想法。
…………
…………
和林。
除卻已經逃遁到北方的阿里不哥部的幾萬人,其余各部各家族已經全部到齊。
大敵當前,他們也顧不得忽必烈這位可汗正不正統了,危急關頭,需要一個人站出來主持大局,不然所有人都將會遭遇滅頂之災。
來此開會,大致可分為這么幾個勢力。
忽必烈的部族,闊闊臺家族,從漠南撤回來的漠南蒙古,以及掌控西域東部一代的海都,還有大半個西域與小部分中亞察合臺宗王。
至于更遠的兩個汗國,根本來不及回來開會。
大會的議程眾人心知肚明,為什么要遷徙?如若真的要遷徙,那么往哪里遷徙?
“現在的形勢,相信大家都已經清楚了。
我們經歷了一場大敗,蒙哥汗身死,一百五十多萬軍隊沒有回來,并且丟失了長城以南所有領地。
就在月前,紅襖軍開始把觸手伸進了漠南,我們的兒郎,不是他們的對手,漠南被他們屠戮了二十多萬人…
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保存本部生命力,我做出放棄漠南,退回漠北的決定。
在漠北,至少有大漠可以緩沖。
可在漠南,他們的機動部隊,隨時可以從長城上任意一點上對我們的部落進行襲擊。
前不久,我與那位漢主進行了一次會談。
他執意馬上遠征漠北,并且長久留下,不回中原。
我們現在不是他們的對手,我們需要修養生息,恢復力量。
但無論我如何卑微,如何提出讓步的條件,這位橫空出世的漢主都鐵了心的要北伐。
他們士氣正旺,我們卻再也禁不起折騰了。
最終我與他達成了一項約定,我們將所有的漢人驅口在三個月之內盡數還給他們,而他們保證在一年之內不對我們發動進攻。”
“漢人軍隊即將北上,我們把漢人驅口放還能夠大幅度減輕我們的負擔。”
“我們向西,還有大片大片的疆域,有許多比漠南漠北還要遼闊,還要肥沃的地方。”忽必烈指著西方說。
“我們并不是不回來了,大家都知道漢人是無法單獨在草原上立足的,等他們走了,我們再緩緩歸來。
保存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