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為上谷郡的長官,楊浪卻從手下的騎兵里挑選了一批人騎著馬,出長城北去。
都是以前的義渠人騎手,現在他們脫去了軍裝,束發披肩,身著胡袍,與匈奴人東胡人根本沒有分別。
同行的楊浪,也是這樣打扮。
離開長城,北上百里便是一片沙漠。
但由于長城的修建,胡人不愿舍棄這里豐美的水草,所以在長城與大漠狹長的距離間,還是有很多游牧部落。
有匈奴的,也有東胡的。
楊浪與數名義渠騎兵游曳當中,上谷郡北方,方圓五百里的地域盡數探查清楚。
這片地區最大的勢力還是匈奴。
匈奴左賢王下屬的左谷蠡王部,有人口兩萬,控弦之士達三千眾,除此之外還有其左右大將部落,各有騎兵五百左右。
也就是說,上谷郡對應的這片區域,匈奴的兵力達四千。
當然這里也有東胡勢力。
東胡與匈奴不同,匈奴可說是一個游牧帝國,而東胡卻是一個不同游牧民族的部落聯盟。
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東最初的東胡。
后來的烏桓、鮮卑。
以及由鮮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禿發、吐谷渾各部。
此外還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室韋、蒙古。
由此可見,東胡這個游牧聯盟的生命力有多么的強大。匈奴號稱控弦之士不下三十萬,而東胡則是二十萬。
匈奴可說一時之禍也,而東胡卻是荼毒千年不止!
東胡部落分布在此有三,最大的部落三千多人,最小的只有**百人,但他們守望相助,這也是他們之所以能在此處站穩腳跟的原因。
“要打就打一場閃電戰,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才能收獲最大戰果!”楊浪暗暗定下計劃。
……………
……………
裝扮成胡人的楊浪,在草原上游曳月余后,順利歸返上谷郡。
一千連弩已經制作完畢,配套的弩箭也全部完工,楊浪給一把弩箭配備了五十支弩箭,能夠連續填滿十次艙室。
弩箭被配發下去,所有的士兵全部嚴陣以待,這些天的諸多動作大家都能察覺出,這位新來的都尉,要對域外的胡人動手了。
六名五百主與千騎長集結軍帳內,這應該是大戰之前最后的部署了。
“我們此戰的作戰有兩個目標,第一是蕩清上谷郡以北,大漠以南的匈奴與東胡勢力,解除我們枕戈待旦的急迫感。
第二,是積累足夠的戰功,讓所有士卒與將領升官,發財!”楊浪說。
此語一出,讓將領們不由心里燥熱起來。
跟著都尉混,吃喝不用問。
跟著楊浪打云中的那一萬多人獲得的豐厚賞賜,早就讓他們艷羨不已了。
而現在輪到了他們,如何不讓人心動?
“所謂兵貴神速,胡人有馬,速度很快。而我們要以快打快,打一場更快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