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格外的出奇,少了許多臣工,但九卿聚齊,武將林立。
除此之外,添了許多白衣儒生。
大秦一統華夏之后,儒生們用武之地越發的捉襟見肘,最近一會露臉顯擺,是數年前始皇帝泰山封禪大典,禮數就是由他們操持的。
眾所周知,儒生最是善辯,能把白的說成黑的,能將黑的辯成白的。
“今日早朝取消,改為辯論。
楊候戍邊,主兩邊郡軍政,開拓草原,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至于這些政策如何?
不說不明,不辯不清,故招儒家人士上朝同論之…
座!”
武將,臣工,儒生術士落座。武將與臣工很是期待,覺得稀奇,儒生們卻異常激動,這可是露臉的好機會,
泰山封禪大典的舉行,再加上這一回辯論如果成功了,那么儒家地位必然水漲船高,恐怕會僅此于法家之下,與道家比肩。他們讀書練武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嘛。
可是這賣自己,可是要有個對比的。紅花還得綠葉襯吶!為了出人頭地,踩人算什么···當年祖師爺不也是用刀子干掉了少正卯么···
術士們說什么長生不老,對嬴政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楊候邊郡新政有以下五條。
其一,組建募兵,予軍餉,職業化。
其二,封胡候,于草原上行分封…
其三,兵營屯田。
其四,大規模開墾荒田,分與勞民。
其五,大力開拓草原,興騎兵…”
趙高念罷,長出了口氣,對眾人道:“陛下允之,但凡駁斥其中一條者,皆有重賞!”
“此等五條,吾等皆不敢茍同!!
實在是喪邦之舉,弱國之策!
從楊候五條行策當中,吾等見到的的窮兵黷武,空耗民力!
其一也,廢征為募,給予軍餉,使軍隊職業化,與那當年的魏武卒何異?
而今,魏武卒又安在?
此舉,大秦之兵,何止百萬,都予軍餉,對國家的負擔是多年的大啊!
況且他們長年軍中,不事生產,又有多少田園荒蕪哉!”儒生大聲呼吁,聲情并茂,就差聲淚俱下了。要不是楊浪經歷了幾個朝代,知道這些犬儒是什么德行,恐怕還真的會以為他們是什么一心為公的君子呢···
“陛下,臣覺得這募兵還有一重大弊端,既有軍餉,足以自足,大秦士卒對戰功的渴求大大降低,士氣也會減弱。”說話的,是軍中老將。
“這是針對第一條,楊浪,你作何解?”始皇帝發問,一直搞不清楚的東西,他今天要徹底弄明白,楊浪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吾皇圣明,懇聽臣言。
一支軍隊在作戰之時,無外乎三個方面。
整體士氣羸弱,單個士卒身體健壯與否,以及軍隊是否為百戰之兵,還是生疏的新兵。
通過募兵,長年訓練,邊塞歷練,可以保證士卒體格健壯,戰法嫻熟,臨危不懼。
雖然有餉,但臣控制的非常低微,僅夠兩個人口糧錢而已。
士卒們主要收入,還是戰功。餉銀的設立,是因為士卒久在軍中,給其家人一份基本的保障而已。
另外,所謂的募兵,臣以為只局限于邊軍,邊軍戍守邊疆,而且絕大部分邊軍是從邊郡子民招募,身后就是家里妻兒,他們自然而然會生出一種守衛家園的責任感,對士氣提升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