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儒生也有分類,有的辨析哲理,洞察天機,甚至于開宗立派,如孔孟圣人。
有的精于禮樂,為世人定數,有的勝于辯論,口有雄才。還有的憂國憂民,思索變通之法…
那東方朔,便屬于最后一類。
天生萬物,各有其用,萬望陛下擇其長處而用之,拋棄一二,皆是荒廢。”
易小川說了一通漂亮話,不僅贏得了儒生好感,就連滿殿文臣武將都舒坦,甚至于秦始皇聽了,都覺得可以詳細想一想百家之事…作為一個考古教授的兒子,雖然他平時不著調,靠著攝影師的僧到處泡妞,但是好歹受到家庭熏陶,對怎么說漂亮話還是清楚的。
“這小子,是怕焚書坑儒呢…”楊浪嘆了口氣,道:“陛下,百家各有所長,皆有其用,農家可于耕種,墨家可用于工,儒家可行于禮,法家則定其于法,陰陽于玄,道家里其宗理…
各領一處,為國家所用,如此,帝國才能更為繁盛!”
“有理!”嬴政點頭。
一旦折騰,終于回到了辯論上。
“第三條,軍營屯田。第四條,開荒田,分貧民。第五條,拓草原,興騎兵。”趙高念道。
“邊關屯田一策,吾等曾仔細商榷過,不僅可大幅減低糧草負擔,甚至有余。一旦興起戰事,還免去了從中央調集輜重的麻煩。
但有一點,軍糧備足,一旦將領心生二意,軍隊很朝堂難控制…”
有將領開口,這是他們共同得出的結論。
“臣之忠心,陛下最是知曉。至于屯田糧草之事,臣已交付當地郡監管理,軍中糧草皆從那里領取,陛下明鑒!”
“善!上谷漁陽兩郡郡監的奏報朕已經看過了,確實是這回事,但郡監,畢竟權利有限…,監郡尚可,監軍嘛…”
“陛下可設監軍!”楊浪說。
“不了,不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信得過你,用兵之事,最是考驗將領,派了過去只會制肘你的發揮。
蒙恬領三十萬大軍,朕也才打發了扶蘇去監軍,你那萬把人,還是算了…”嬴政慵懶的說。
“承蒙陛下信賴。”楊浪隨后看向眾人,道:“第四條,開荒田,分貧民。第五條,拓草原,興騎兵。
不勞諸位,我自己解釋。
上谷,漁陽兩郡,人少,地廣,可開墾之地很多,開地分與貧民,能加大邊郡的繁榮程度。
耕地變多,能養活的人也就變多!
楊浪期望著,數十年后上谷,漁陽能夠成為富裕的郡縣,把大秦的邊郡換成漠北!
第五條,拓草原,興騎兵。
草原上是不能耕田種地,但那也是土地,也能生養。
我們不應該放棄,我們應該主動進攻!
我們占有了草原,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奴隸,為我們的帝國勞作,減輕華族的負擔。
我們還可以獲得馬匹,牛羊!
能組建強大的騎兵。
騎兵是軍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這是我的一種嘗試,諸位將軍應該清楚。
雖然我大秦仍以步軍為主,但騎軍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多…
還有重要的一點,我兵鋒所指,乃是草原上的游牧,如若無法建立強大的騎軍,很難征服草原…”
言畢。
場中靜悄悄的,儒生們就似霜打的茄子,一點風頭沒露,反倒顯得楊浪高風亮節,還給他們說了一通好話。
嬴政算是心滿意足了。